老泉州人说年俗:腊月廿三过小年 祭灶“送神”
■日期:农历腊月廿三
■民俗:送神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年俗活动却是以正月初一为中心点,向腊月和正月这两个月有所前伸和后延,其前伸自腊月廿三开始,后延则至元宵节。因此,腊月廿三在全国许多地方都称为“小年”。泉州民俗专家傅孙义说,到了腊月廿三这天,泉州民间会举行一个重要的仪式——祀灶,也称“送神”。
□早报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张秀珍
【文献】 祀灶日最早记载于清代《泉州府志》
“祀灶日,泉州人自古以来称之为‘送神’。”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陈桂炳教授是闽台区域民俗研究的知名学者,他介绍,对于祀灶日究竟是哪一天,全国各地说法不一。
在泉州明清版旧方志中,如《晋江县志》、《安溪县志》等均未提及祀灶日,而提及此节俗且有明确时间的多记为十二月廿四日。说祀灶日的时间为“廿四日,或廿三日”,最早见载于清乾隆版《泉州府志》。
“送神就是民间百神送上天。”傅孙义说,祀灶日这天,泉州民间会举行一种仪式,恭送各路神灵上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述职后诸神留在天庭过年。为了让诸神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家家户户祭祀,请求神明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
【年俗】 “送神风、接神雨”“送神晚,接神早”
傅孙义说,有意思的是,泉州民间认为万物皆有掌管的神明,灶有“灶神”,扫帚有“扫帚神”,捣米的米臼有“米臼神”,石磨有“石磨神”,“在泉州,各路神明实在是太多了,‘百神’是我概括出来的,恐怕还不止百种”。
如何“送神”?傅孙义介绍,泉州俗语“送神风、接神雨”,说的是送神靠刮大风,正月初四“接神”靠下雨。他认为,腊月廿三“送神”这天的下午往往会刮风,而到了正月初四这天经常下小雨。“靠着自然风,把百神送到天上向玉皇大帝,也就是泉州人说的‘天公’述职,述职时是按地区分部门进行的。”
何时“送神”?陈桂炳说,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送神晚,接神早”,泉州人一般在当天下午或黄昏时送神,有些地方还得先到村庙为本村的境主神灵送行,然后再回家中举行送神仪式。不过也有例外,如金门则流行上午送神,认为“早送神,占好位”。
【回忆】 买来糕饼果盒 家门口摆桌送神
上世纪30年代,傅孙义出生于鲤城区浮桥锦田村(今为锦田社区),从小他就跟着父母祀灶送神。今年80多岁的他,至今仍记得童年时期,即便家里再穷,到了腊月廿三这天,父母也会让他到村子里的小杂货店买点糕饼回来。
到了下午两三点,与村子里其他邻居一样,父母会在自家门口摆张桌子,然后把买来的果子、绿豆饼、糖果等果盒摆上桌,点上香,烧着纸钱,把百神送上天。
“泉州民间一般都在腊月廿三当天下午两点至五点左右,最迟也是在天黑前‘送神’。”傅孙义说,腊月廿三送神,百神都在天庭上过年,因此泉州民间有句歇后语“十二月廿四——无神”,用这话来形容人无精打采。
■民间传说
灶王爷为何享受“特殊招待”?
中国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有趣的是,民间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民间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民俗专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网辑)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