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危没钱做手术 医生求助朋友圈1小时凑齐
手术费很快凑齐,但还有爱心人士不断地想捐款。
医护人员捐款4000多元
二次手术的钱还是远远不够
一切都在变好,老贾和儿子却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震惊的决定:不治了,坐车回四川老家。
问原因,他们说实在没钱了,吃饭都成了问题。雒仁玺听完特别难受,田大姐一旦离开医院,性命难保,而留下,很有可能治好。
我当时看着老贾的眼睛,眼眶红红的,眼底渐渐湿润,就不敢再看了。家属做出放弃治疗的决定,心里一定比我们更难受。
我跟他说,先别急,一起想想办法。第二天一早,我在科室会议上把情况说了,呼吁大家尽量帮忙凑一些,十块二十块也不嫌少。结果还没到中午,全科室20多人就凑了4000多元,连在家休息的护士都托同事捐了。护士长把钱递给老贾时,他哭了。
治疗继续,田大姐十分争气,几天后彻底清醒了,能坐起来,能吃东西。那几天,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心里很畅快。
几天后,病情再度出现转折,因为严重的脑积水,她又昏迷了。我们奋力抢救,给她做了腰大池引流,就是把脑中的积水通过管子从腰部引出。手术一结束,她就清醒过来,越来越精神。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管子如果7天不拔,就有感染的危险,但一拔,她很快又会没有意识,还是需要做手术解决。我跟老贾说了田大姐的情况,让他务必想想办法,手术费用大约3万块。
两天后,老贾来到我的办公室,突然跪在我面前。他说,只借到1万多块钱:“你帮我跟医院做个担保吧,剩下的钱,我以后会还的,实在借不到了。”边说边哭。
我鼻子酸了,强忍着泪,赶紧把他扶起来。我信任他,这是个淳朴的人。但医院没有医生可以担保的规定,他们的条件也不符合申请专项基金。我暗下决心,再想其他办法。
医生发朋友圈求大家帮忙
不到一小时凑够了手术费
1月10日晚上九点多,雒仁玺和凌辉还在办公室商量田大姐的手术费。做了这次手术,田大姐治愈的可能性很大,但这个家庭实在太困难了,住院至今花费的六七万,大多是借来的。
“我把这事发朋友圈试试,让朋友们帮忙凑凑。”最后,凌辉想了个主意。雒仁玺赞同,“如果还凑不够,咱俩补上。”
晚上9点26分,凌辉在朋友圈说了田大姐的情况。“希望我的朋友圈能向这位患者伸出爱心之手、援助之手,只需要三万,就能让一个人重生。”雒任玺也跟着把这条消息转到了几个微信群里。
不到一个小时,两人各自到家,算了一下筹到的钱,凌辉1.45万,雒仁玺1万,加上老贾手里的钱,费用够了。
这些捐款,一共来自十五位好友,有企业家、公务员、白领、还有其他患者家属,大家各尽所能,有大手笔捐5000元的,也有几百的,还有几位富裕的朋友直接表示“还差多少,我补齐”。
最让两人感动的是,一些经济不宽裕的朋友也想帮忙。凌辉的一位朋友,月工资只有几千元,说“3万元一时拿不出,工资刚发,捐你3000元吧”。凌辉告诉她,不需要那么多,让她捐了300元。
一直到昨天中午,还不断有人来问两位医生,手术费凑够了吗,还需要钱吗。两人一一回复:钱够了,谢谢。算了算,两人加起来一共回绝了1万多元的捐款。
凌辉把好消息告诉了老贾,等田大姐身体再好转些,就安排手术。
这个50多岁的男人,刹那间眼睛又红了,嘴唇抖得说不出话来。良久,他用粗糙的手抚住眼睛,哽咽着说了句“谢谢”。泪水顺着指缝淌下。
本报通讯员 谢美君 本报记者 李竹青 文/摄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