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德化九仙山气象站将重建 屹立风雨一甲子焕新颜

2015-12-07 09:13:33  来源:海峡都市报
  

  旧事

  那些背石头上山的人

  老曾名叫曾再兴,在九仙山气象站工作40年了。

  1975年12月,一个寒风刺骨的早上,他正式上山,加入“气象革命队伍”。当时,负责勤杂的同事交给他一套办公用品:一盏煤油灯、一个手电筒、一个烤火炉、一套砍柴刀和绳子。他抬头仰望四周,只有一栋大约300平方米的石头房,石墙、木头地板,屋顶上盖着瓦片,晴天的午后,条条光芒透过瓦片缝隙,直穿地板上。

  老曾说,这栋石头房比他还年长两岁。1955年,上山还没有公路,只有一条被踩出来却时常又被杂草“夺”回去的山路。在驻地部队的帮助下,由气象人、村民和民工组成的运输队,肩扛背驮地,将山下的条石、木板等材料搬上山。

  上山下山要爬过一个个山头,往往清早出门,中午才能到山下,返回山上时天已漆黑。一次,一位同事被毒蛇咬了,山上的气象人将伤者用两块木板拼凑而成的担架抬下山,闻讯的民兵开着吉普车带上医生往山上赶,在半山腰会合后,就地展开抢救。

  老曾因此最怕生病。

  但躲不过的还有寂寞。气象站人少,常年驻守,一年到头也难得下山见老婆孩子。偶尔碰到一两个上山的人,就拉着人家来吃饭聊天,好像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老曾还学会抽烟打发时间。那时粗制的毛烟,还是从山下街市买来的,买多了怕山上湿气重,买少了又常不够抽,令他犯愁。

  直到1979年,上山道路变成了长宽可见的沙土小公路;1997年9月,德化县政府建设的柏油路通车了。2012年,又修筑成了直通的双车道水泥公路。石头房也历经多次修缮,但办公场所仍然是那栋破旧的石头房。

  老曾说,当年背石上山的人大多已离世,这些旧事,也只活在气象人的口口相传里。

  新生

  挡不住的冰寒和白墙灰瓦翘尾脊

  九仙山位于福建德化县赤水、上涌、大铭三镇(乡)交界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戴云山内。

  “这么高,我只能敬仰再敬仰!”三年前,小朱第一次来到九仙山气象站工作,成为气象站第14名成员。他这个从小就生活在江西吉泰盆地中心的吉安县小伙子,一下就被这1653.5米的海拔折服。

  不仅如此,气象站里虽有两道玻璃窗,仍挡不住山顶的冰寒。一年四季盖被子、衣服老是湿嗒嗒的,石头房歪歪扭扭,雨天漏水漏风,即使有暖气,待在屋内也是冷得慌。

  根据历史统计,九仙山山顶年平均雾日305.1天,最长连续雾日10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88%;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日162.9天,最长连续大风日数36天;年平均雷暴日76.3天。最高气温29.9℃,最低气温-13.6℃。九仙山气象站因此曾被评为二类艰苦气象站。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