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守着"金饭碗"要饭? 一批高校教师可能身价千万

2015-11-21 14:44:31  来源:新华网
  

  企业不需要概念

  “企业需要的不是‘指点江山’的概念,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应用的成果。”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俞开昌透露,公司曾与一所985高校合作研发一种纤维膜,一开始听了教授的想法觉得可行,但一年之后项目还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始终没有拿出硬邦的产品。

  新法提出,企业依法有权独立或者与境内外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合作者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可以通过公平竞争,独立或者与其他单位联合承担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新法明确了企业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福建华宇铮蓥公司副总经理苏成喻说,公司分别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和哈工大合作研发的一款自动检测设备,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次品率,每年产生效益超过3000万元。

  目前,华宇铮蓥公司拥有省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创新载体,一批专职研发人员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校企合作必须找到双赢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世成介绍,公司和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合作率先研制出戊肝疫苗后,并没有一次性买断产品专利,而是与校方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在产业化阶段,企业投入资金建厂并将成果投入市场,校方根据产品销售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获得收益。

  还需哪些“好声音”?

  “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企业联系学校想寻找某方面的技术,但是学校现有的成果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或者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小样阶段,企业无法在实际生产中复制。”在苏州大学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沈铭看来,很多科技成果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是造成其“沉睡”的重要原因。

  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首先要让其“更接近市场”。沈铭建议,应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促进科研人员在高校与企业间合理流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单独申报国家级课题难度依然很大。苏成喻说,申请课题过程繁琐,验收条件,往往和实际脱节。“希望有关部门建立研发后评估机制,对于企业研发出来的、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科技成果,给予直接奖励。”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说,同样的课题,全国有很多单位都在做,资源被浪费,真正产业化的可能就只有一项,甚至没有。

  “希望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王茤祥说。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缺少市场化评估机制,造成科研机构惜售科技成果和企业不愿风险投入的局面。”东南大学副校长王保平认为,应成立专门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提供成果筛选评估、交易转让、孵化培育、组建企业等一条龙专业服务。(执笔记者:凌军辉;参与采写:关桂峰、王成、吴振东、裘立华、李放、黄筱)

【责任编辑:朱红杰】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