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节俭下的精彩

2015-11-16 07:27:55  来源:瞭望  作者:刘亢 康淼
  

  近日举行的首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是一项知名度不高、赞助商较少、市场推广较难的“年轻赛事”,却赢得国家体育总局、参会运动队和体育专家一致首肯:既符合精简办会要求又顺应各方期待。场馆建设“能用不改,能改不建”,比赛器材“能借不租,能租不买”;赛场内外“寓教于体,体教结合”;办赛事与“办城市”同步推进福建省创新办赛理念、模式的做法为举办大型运动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简朴不简单

  “节俭办会,廉洁办会”是本届青运会遵循的重要原则。从场馆建设、青运村运营到开闭幕式,处处体现从简、节俭的作风,福建省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运作效率,实现“节俭下的精彩”,青运村运行做到了零投诉、零事故。

  据青运会组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副省长李红介绍,福建省严格控制办赛成本,对于青运会场馆建设“能用不改,能改不建”,项目布局结合全省各地市现有条件和经济发展需要,全部9个地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均承担了不同项目的比赛。主赛场福州海峡奥体中心在设计时,已考虑了1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作为市场运营,可以保证该场馆将来可持续运营;在场馆建设时,福州市就确定由福州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负责赛时运营、赛后利用,进行市场化运作。

  青运村的运作模式让人耳目一新。组委会将已出售还未交付的商品房先作为运动员临时住地。主赛区——福州市在这块土地出让时就设定附加条件:“必须作为青运村使用3个月”,在此条件下进行公开招投标。中标房地产商成为青运会合作伙伴,承担了建设费、运营费等,但也收获了品牌美誉度,而福州市政府对于青运村建设则不掏一分钱。

  走入青运村,随处可见去年南京青奥会的物资身影。运动员房间里配置的家具、布草,村委会办公区的桌椅、立柜、电脑、打印机,餐厅的餐厨用品等,基本上都来自南京青奥会。青运村执行副村长、福州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副总经理陈杰告诉本刊记者,“南京青奥会结束后,有大量物资要处理,我们提前与南京联系,采购到了所需物资。我们以近4折的价格买到了9成新的物资,光这一项就节省了2100多万元。”

  本刊记者注意到,运动员房间中没有配备电视、电话,但有无线WiFi。“我们调查发现,‘90后’的年轻运动员电视和电话用得很少,他们更多依赖手机和平板电脑,所以无线网络更重要。如果房间配了电视,他们可能就待在房间看直播,这不利于年轻人的交流,所以我们只在公共场合设置大屏幕,这样也节省不少经费。”陈杰说。

  组委会首席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认为,青运会场馆建设和青运村运作“简朴而不简单”,其成功背后是福建省以3项创新举措,有效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值得今后其他大型运动会借鉴:

  一是探索出“管办分离”的模式。“省里来管,市里来办。谁的场馆谁负责,谁的宾馆谁接待”。以前全运会都是省里统管、省里统办,但很多场馆属于市里,资源管理上不匹配,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二是创新运动员村商业运营模式,由开发商建设运营,实现多方共赢。

  三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5个会议制度实现层级管理,包括组委会主任办公会议、秘书长办公会议、部室联席会议等。比如经费预算,所有的开支都必须拿出依据,且要经过首席专家、财务部、监审部三方审核通过,这样就避免很多不合理的开支。

  释放体育教化功能

  重比赛成绩、轻综合素质,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弊病。首届青运会在突出竞技比赛的同时,加强文化教育交流,促进青年运动员全面发展,这种“寓教于体,寓教于乐”的方式受到运动员、教练员肯定,青运村在赛后收到700多封感谢信,大部分都谈到组委会提供的“文化大餐”。

  组委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高志丹说,青运会赛场内体育竞赛和赛场外文化活动交相呼应,为今后其他综合性运动会的改革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跟以前的运动会不同,青运会先在组织架构上进行改革,组委会增设了文化教育部和青运村文化活动中心,组织了大量文化教育活动。在青运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小屋”可以让运动员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书香书吧”提供6000多本适合青年阅读的书本,且通过二维码一扫就可在手机上看电子书;“青少年文创小屋”则带来了由福州20所中学学生创作的不同创意产品,中学生现场讲解,与运动员进行互动;沙画吧、漫画吧则锻炼运动员绘画本领,还可以进行三维动画创作。在“志愿者之家”,志愿者教运动员利用废弃的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器材创作手工艺品,来自呼和浩特的竞走运动员马怡鸣捏了一个彩泥“榕榕”,她说:“我每天都会过来与志愿者一起创作手工艺品,青运村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教育活动,让运动员文化与体育两丰收。”

  组委会还组织运动员走出赛场、走出青运村,到学校加强与同龄人交流,让青年运动员现身说法引导中学生加强身体素质锻炼。高志丹说,赛中,“我的梦”——青运会运动员进校园活动、“触摸福地、走进福州”走访三坊七巷和严复故居等重要文化场所活动,让广大运动员与当地青年相互交流;赛后,组委会还在中小学校推广青运会、青奥会比赛项目以及体育启蒙等趣味游戏,推动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和校园足球发展等。

  青运村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颜宝华认为,以前的运动会往往没把文化教育活动列为重要内容,本届青运会“寓教于体”效果很好,让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育的真谛有更深理解,体育更高层次的本质在于人格的培养与教育,实现自我超越。从本届青运会来看,大型运动会首先应该在组织机构上设立文化教育部门,让体育回归教化功能;其次,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利用高科技、新媒体手段激发兴趣,让体育和文化有机结合;第三,应该利用大型运动会平台加强运动员与同龄人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

  借着青运会契机,福州市提出了“办赛事、办城市”的理念,城市基础设施大幅改观,城市知名度明显提升,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意识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刘清早等专家认为,青运会全面展示了“清新福建、文明福州”,也为其他城市利用大型运动会提升城市内涵带来了启示。

  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说,为了举办青运会,福州市提出“一县一区一场馆”的发展规划,对在建的体育场馆进行全面整改,共新建或改造了15个场馆。这些场馆在建设改造过程中,已充分考虑赛后使用与商业开发等后续用途,青运会后能实现“为民所用”。比如海峡奥体中心每年管护费用要4000万元,其配套的商业楼商业租金可达6000多万元,足以养护场馆。

  福州市还借助青运会补齐城市建设“短板”。青运会开幕前,40个市政路桥项目陆续完工,46项“青运美化工程”齐头并进;奥体片区新增绿地近72万平方米;二环、三环以及大量互通地段建设了三角梅空中立体花带。从事建筑行业的高级工程师邱勤香说,他眼看着这几年福州城市一步步“长高”、“长大”、“长靓”。

  更重要的是,青运会让福州市民素质有了一个大的飞跃。福州市委文明办主任张学勇说,我们大力传播街头正能量,倡导学礼知礼的文明风尚。我们精心编印近10万册的《福州文明礼仪手册》和《福州文明城市图册》,免费发放给福州市民,宣传文明观赛、热情待客等理念。我们还通过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开展2260多场的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礼仪规范培训等,效果很明显。比如开幕式当天,很多市民看完比赛后都把废弃物随手带走,只产生40吨垃圾,远远小于组委会170吨的预估值。

  青运会上,福建省还充分利用青年志愿者参与管理,让志愿精神在福建发扬光大。杨益民说,100个志愿服务驿站不会因赛会落幕而终结使命,志愿者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体系也将更加规范,福州市人大正在全国率先研究设立《志愿服务条例》。在福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走出赛场,走进日常生活,引导民众参与城市建设与治理。

  有关专家认为,福建省统筹好举办赛事与城市建设、惠及民生等关系,实现了赛会与发展综合协调,其经验包括——

  场馆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要统筹规划。举办赛事是眼前的,而建设城市、改善民生则是长远的。要处理好短期效应和长期发展的关系,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强化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好处。

  大型体育场馆赛事举办与长期运营要统筹解决。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常常被视作包袱,以往场馆建设单位不管赛时运营,赛时运营单位不管赛后利用,中间的断层极易造成管理问题和资源浪费。福建省想到的“以商养馆”以及由同一支队伍进行赛时运营和赛后利用等“妙招”,破解了这一难题。

  城市形象塑造与对外传播要统筹协调。要利用大型运动会做好城市营销,放大“舆论场”,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党政引导与群众参与要统筹发挥。青运会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动员社会各界热情参与,从个体到团队、从普通居民到青年志愿者都积极奉献,大家的事大家办,城市治理水平和市民素质同步提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亢 康淼)

【责任编辑:林少斌】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