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泉州援非医生回忆抗疟疾往事:16人仅4人未感染

2015-10-09 10:55:02  来源:东南早报
  

  ■相关新闻

  实验用的青蒿“厦门产”

  有趣的是,屠呦呦在198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她和她的研究小组当年在抗疟疾药研究时使用来自于“福建厦门产的青蒿”。

  这篇发表于《药学学报》的论文,题为《重要青蒿化学成分的研究I》介绍了研究小组用“福建厦门产的青蒿”经水蒸气蒸馏后,提取分离青蒿素,论文还指出,青蒿虽然是世界广布种,但是,青蒿含量随产地的不同差别极大,我国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是从南到北递减的趋势。福建厦门、广西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为0.8%—1.6%,算是比较高的。 (据《厦门日报》)

  厦大校友助力屠呦呦

  近日,有一则消息揭秘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位美国“伯乐”——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两位科学家路易斯·米勒和苏新专。厦大美洲校友会随即发布消息说,苏新专是厦大校友,是厦门人。

  苏新专说,米勒和他是从2007年开始调查青蒿素的发现者。先从网上找资料,再从一位教授李国桥那里,第一次知道屠呦呦。

  大约在2010年的7月,他们和屠呦呦第一次见面。

  为了能让国际科学界了解屠呦呦,苏新专陆续翻译了屠呦呦的几乎所有论文。不过,让屠呦呦获得国际注目的是米勒和苏新专为配合拉斯克奖写的一篇文章,题为《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发表在著名的《细胞》杂志上。米勒和苏新专写道:“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中药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现在看来,这篇文章是至关重要的——之前西方人都不怎么关注这个事件。苏新专介绍说,当时这篇文章是和拉斯克奖配合的,拉斯克奖是生物学界里很重要的奖项,《细胞》杂志的影响力非常大,连在一起就引起了关注。

  不过,虽然从2010年开始向诺奖评委会推荐,但是,诺奖迟迟没有消息。苏新专说,米勒便“年年推”。(据《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