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坊七巷看福州海绵城市建设 古人智慧为今用
闽山巷运用古代排水方法进行路面铺设。俞松 摄
福州新闻网9月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钱嘉宜)如今,“海绵城市”成了一个流行词,为了让雨水乖乖“听话”,不为城市带来内涝的烦忧,我市正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其实,在古韵犹存的三坊七巷,就充斥着古人有关海绵城市的建设智慧,从青石地面,到庭院池塘,再到开阔天井,一点一滴地教会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义。
每块青石砖都是“微型水库”
为了领略三坊七巷神奇的排水本领,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三坊七巷的青石路上。虽然是古时常见的青石板,但这里的青石板间有明显间隙,高低起伏,板与板之间存在空隙,以便雨水漏入。道路旁还有几处利用地形建的凹地,组成渗水渠。雨水通过青石板路面被收集到渗水渠储存,同时也能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
在三坊七巷一间旧宅内,记者看到了一个铺青砖的长方形露天天井,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坡状,同时具有吸水性,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家住这里的老人告诉记者,降水时,雨水首先顺地面坡度流入四周的石槽明沟,若遇台阶或建筑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地下。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建筑物的走势流入家中的水井和池塘中。
排水三宝:天井、沟渠和内河
“老建筑的排水功能好,主要归功于天井、沟渠、内河这三个法宝。”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专家道出了三坊七巷滴、渗、排的老工艺及至今依然可以自然渗透的奥秘。
“天井是旧时院落必不可少的空间,除了众所周知的采光作用,天井还是排水利器。”专家介绍,通常天井下方不设地漏设施,所以用于铺设天井下方地面的石材就较为稀疏,一旦下雨,雨水就会沿着石板的缝隙自然渗透到地下,再通过地下径流排入附近河道,保证了院落内部大雨时不过度积水。“林觉民、冰心故居中这一特点就十分明显,天井下方的石板缝隙很大,肉眼可见其下。”
古建筑的坡屋面、檐沟自然形成了的天然雨水收集系统,引导雨水流入放置在庭院中的水缸,水缸中积存的雨水可用于观赏养殖、应急防火。
除此之外,一些大户人家还会选择在天井正下方挖一个槽,槽旁以石头砌起,一旦大雨倾盆,石槽就可先将雨水储存起来,日后再慢慢将水向地下排出,以防内涝。据了解,整个三坊七巷中,只有刘冠雄故居中设有一处地漏,为民国时期改造修建后加设,其余建筑均采用雨水自然渗透的方法。
三坊七巷巷道地下还暗藏着不少水沟,横向排列的石板覆于其上,雨水从石板间缝隙留下,再通过水沟排向内河。“不只三坊七巷,老福州的不少道路下都有这种水沟,水沟不似现今细窄的下水管道,反而空间很大,甚至能容下一个小孩。”专家告诉记者,在三坊七巷的安民巷中,这样的水沟显而易见,连人都能钻进,泄洪更不是问题。
天井和沟渠的功力再大,福州交错纵横的内河网络才是排洪、泄洪的最终归宿。历史上三坊七巷周边河网密布,曾有“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景观。每当下雨时,各个庭院内明沟和暗沟的水就流入纵横交织的沟道支线和干线,最后流入内河。“河网水系形成了天然的排放雨水的‘毛细血管’系统,相当于预留了足够的雨水排放通道,保证了雨水的顺畅排放。所以,保护和重建内河对城市排水能起到极好的作用。”专家说。
让坊巷排水智慧古为今用
作为福州建设海绵城市的“标兵”,三坊七巷内满满的古人智慧也让如今的城市建设者大加赞赏,在打造海绵城市时,沿袭古训,尊重和保护自然成了重要课题。
“海绵城市就是尽可能通过保护、修复、建设,使城市的开发建设模拟自然的雨水径流的状态,减小对自然的影响。”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三坊七巷的青石地面、池塘、下凹庭院、天井等雨水自渗系统给了他们很多启示,在对内河水体、雨水花园、屋顶绿化、透水地面、雨水收集等系统进行建设的同时,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同样重要。
这名负责人表示,针对三坊七巷天然“海绵区块”的保护也刻不容缓,“文物保护专家指出,要控制新建地下室的区域、面积,否则可能影响雨水的自然渗透”。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副市长陈晔接受《青运来客》专访(2015-09-08 19:25:23)
- 市长杨益民在厦门会见参加厦洽会海内外重要客商(2015-09-08 18:40:21)
- 全球电子商务大会开幕 今年电商交易额逾18万亿(2015-09-08 18:36:46)
- 张雨生聂鑫黄家驹 盘点那些意外死亡的明星(图)(2015-09-08 17:08:07)
- 儿童扶老人被讹诈当事人退回全部奖金 举家搬走(2015-09-08 16:26:07)
- 镌刻在世界屋脊上的辉煌(2015-09-08 15:35:07)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