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姜潇)抗战,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也是新华社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新华社,在整个14年的抗战岁月里,投身到全民族抗战的滚滚洪流。以笔和镜头为武器,参与、见证并忠实记录了这场伟大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时代的喉舌,抗战的号角,一篇篇报道鼓舞抗日军民信心
1931年11月7日,伴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红色中华通讯社宣告成立。土墙瓦房,条件艰苦,年轻的新闻人在抗战的硝烟与战火中起航。
1937年1月,为适应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中社改名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
红中社成立后,播发了大量关于日本进攻中国、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奋起抗战的消息。此后14年的抗战岁月里,正是通过新华社的红色电波,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进程,传遍大江南北。
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的隆隆炮响,震动了每一个热血沸腾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当晚,新华社电台抄收到这一消息后,由当时的编辑向仲华、左漠野立即向毛泽东同志作了汇报。毛泽东同志看过后,叫秘书拿来一张地图放在桌子上,用放大镜察看。随后对他们说:“你们今晚要继续抄收这方面的消息,不要遗漏,有什么消息,随时送来给我看。”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第二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向全国民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到底的决心,发出了战斗的号角。
南京大屠杀、河北丰润潘家峪惨案、施放毒气和病毒残害中国军民……面对日寇侵华战争的种种暴行,新华社予以坚决的揭露和痛斥。饱含着中国新闻工作者的满腔爱国热情,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到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一篇篇激情昂扬的战地消息、通讯和评论,一张张震撼人心的新闻照片,对促进全民族团结抗日、激发斗志,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5年上半年,欧洲战场传来胜利的捷报。中国解放区战场上,也在为夺取最后胜利发起攻势。延安清凉山上,新华社的工作人员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胜利而兴奋忙碌着。
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新华社编发出一条急电,通告全国。在连续播发抗战胜利消息的同时,新华社和《解放日报》报道了延安各界热烈欢庆抗战胜利的活动。记者海稜在新闻特写《狂欢之夜》中,生动地反映了延安群众狂欢的场面。
“新华社的建立和发展是同中国革命事业分不开的。”新华社老社长吴冷西曾这样说过,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发挥了它在新闻战线上的作用。在党中央的统一集中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奋斗!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省市总工会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图)(2015-09-01 07:41:28)
- 众人上门看望慰问 九旬抗战老兵行军礼回敬(图)(2015-09-01 07:17:21)
- 铭记抗战精神的世界意义(2015-08-31 22:38:38)
- “弘扬抗战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等5则(2015-08-31 22:37:40)
- 抗战精神: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2015-08-31 22:36:29)
- 弘扬抗战精神 传承“英雄基因”(2015-08-31 22:35:47)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