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到敌人后方去》:一个时代的响亮口号

2015-08-21 15:23:4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超
  

  【嘹亮的抗战歌声】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这是由赵启海作词、冼星海谱曲的歌曲《到敌人后方去》中的一段。

  1937年秋,八路军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友军与日军正面作战。太原失守后,八路军迅速挺进敌后,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游击战争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到敌人后方去》:一个时代的响亮口号

  1938年9月,周恩来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到武汉视察抗战宣传工作,“周恩来对第三厅所属的演剧队全体人员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时,剖析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日寇直逼武汉,国难当头,应以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并强调要到敌人后方去开辟工作、扩大实力、抗战到底的重要性。”(余玮、吴志菲著《红歌纪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红歌纪事》中的《赵启海的名字与抗战名曲〈到敌人后方去〉一样经典》一文,回溯了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在这次形势报告的启示下,赵启海很快就把歌词创作了出来。冼星海看到歌词很欣喜,立即构思谱曲。这首歌原是进行曲风格的二部合唱,流传时一般改为齐唱。很快,这首《到敌人后方去》就从武汉流传到祖国各地,并深入到敌后根据地。据周巍峙《解放区人民热爱星海同志》一文回忆,这首歌写成后不久,即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的每一个角落,到处可以听到“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歌声,成为那个时代的响亮口号。

  “主题乐段基于一个号角性主题动机,并通过这个动机的模进和变形塑造出游击健儿机智勇敢、敏捷灵活的音乐形象。尤其是其节奏富有弹性,颇具冲击力。主题与主题之间是两个插部。第一个插部的节奏较短促,长短句的结合使音乐富于动力,情绪也更为激越,象征着游击战争的如火如荼。第二个插部节奏拉宽,音调更高昂,并达到全曲最高潮。”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李诗原在《危境下唱响〈到敌人后方去〉》一文中,对这首歌曲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进行了评价。“这首合唱曲一诞生就受到广大抗日军民的喜爱,迅速传遍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并一直流传至今,不愧为20世纪中国经典的合唱曲。”

  (光明日报记者 郭超)

【责任编辑:陈玲云】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