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两月内多次“吹风” 透露国企改革“硬标准”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李晓喻)“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吉林长春考察调研国企时的一番话,被视为中国国企改革将向纵深推进的信号。
考察期间,习近平于不同场合多次谈及国企改革。
在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用“两个坚持”强调国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即“坚持国企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企搞好、把国企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他还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三条“硬标准”,即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同一日,在与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座谈时,习近平再次指出,要深化国企改革,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
在一个多月前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国企改革同样是重要议题。他指出,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习近平屡次谈国企和国企改革,究竟释放何种信号?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当全社会还把目光集中在资本市场时,习近平对国企的重视事实上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
李锦表示,资本市场归根结底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稳定,迫切需要走向实体经济、走向国企改革。习近平的表述,实际上是把国企置于“经济发展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
要搞好国企,加快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国企经营状况虽有所回暖,但与“做强、做优”仍有差距。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国企利润同比下降0.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8%。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格局正处于重大调整的关键阶段,如果2014年进展缓慢的国企改革今后仍无实质进展,“不仅重化工业领域的国企将进退失据,甚至分布在一般竞争性领域乃至金融领域的国企,都可能在若干年后重陷困境”。
在李锦看来,从习近平的数次“吹风”中,官方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已有清醒认知,且改革的思路和部署也已非常清晰。
一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促使国企凭借自身实力,而不是靠政策优惠和特殊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同时,也要避免市场的盲目性,推动国企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
二是体现中国特色,不照搬照抄国外经验和模式。正如习近平所言,要对国企有制度自信,改革“要沿着符合国情的道路去改”。
三是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果说“三个有利于”是国企改革的衡量标准和目标,那么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就是改革的保障基础。
习近平对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他就提醒说,要注意吸取以往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中央巡视组在对国企的巡视中,发现不少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链条式腐败”,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可以预期,今后国企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香饽饽”部门、岗位的监督力度将进一步加强,以提高监督效率和国有资产的运营能力。
李锦表示,推出国企改革顶层方案时机已经成熟,“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化就要发生”。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重上4000点 市场淬火再锻(2015-07-22 11:58:08)
- 市场逐渐步入“新常态” 局部价值开始显现(2015-07-22 11:57:23)
-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国企改革,为全民福祉而战(2015-07-22 11:42:38)
- 助青年学子圆中国梦的“幕后英雄”(2015-07-22 10:48:35)
- 深刻把握新常态的辩证法(2015-07-22 10:26:26)
- 国内油价迎“三连跌” 下一轮调价有望继续下调(2015-07-22 10:15:25)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