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给少年儿童系好网络“安全带”

2015-06-02 19:38:16  来源:央视网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世界因网络而瞬息万变。从世界互联网大会到贵阳数博会,中国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正由“跟跑”向“领跑”的角色转变。德国有“工业4.0”,美国有“工业互联网”,中国同样也有以网络构架为基础的信息化图景。当此背景下,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培育守法有序的网络公民,亦是当务之急。不过,关注中国互联网,也不能忘了千千万万的孩子。

  当前,作为顶层设计的两大行动令人瞩目:一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决定于5月20日至6月7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护苗2015·网上行动”,对淫秽色情、暴力、恐怖、残酷、迷信等有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进行全面清理。二是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6月1日正式启动,由中央网信办、中央编办等十部门共同举办,全国各地同步开展。本届宣传周活动将借“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突出青少年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叫“从娃娃抓起”。即使不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也是迫在眉睫的公共议题。在互联网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有必要给少年儿童系好网络“安全带”。

  这些年,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网络原住民”,大意是指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有条件、有机会、有能力接触网络,有些孩子在学会认字之前就会在手机、平板电脑上打游戏、看动画片。而早在数年前,韩国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韩国儿童初次接触网络时的平均年龄为3.2岁。韩国出现了第一代“数码人”,据称,这有助于巩固韩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韩国经济学家朴郑贤说:“一些韩国婴儿似乎在接触勺子和筷子之前就接触过电脑鼠标和手机。”

  在中国,这样的进程同样来势迅猛。去年底,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3—2014)》指出,我国超过九成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而城镇未成年人8岁以前首次触网比例已经超过五成。今年5月14日发布的《2014年度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青少年初次接触互联网的平均年龄为9.2岁,而2014年青少年初次接触互联网的平均年龄低至8.2岁,其中7岁之前接触互联网的青少年比例达到了57.5%,相比2013年提升了28.8个百分点。

  这是三个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一是青少年儿童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而接触网络的范围与程度越来越深。从休闲娱乐到学习生活,从教育成长到社交联络……在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路上,网络成了神奇的“拐杖”;二是这些年来,由于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缺失,一些带有违法性质的APP软件肆意泛滥,令青少年网民成为犯罪分子的热点目标。青少年通过聊天工具或在社交网站结交网友不慎被骗,甚至遇害的案例时有发生;三是网络安全已经是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课题。不久前,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公布了《2014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提示基础应用或通用软硬件漏洞风险凸显,漏洞威胁向传统领域泛化演进,并向新型智能设备领域延伸。因此,从小强化网民的安全意识、提升小网民的安全能力,是网络时代的生存之技,是职能部门的公共责任。

  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草夹苗,不长苗”。网络安全“从娃娃抓起”,就是要构建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依托的责任阵线,抗击网络负能量,净化网际空间,在构筑好制度屏障的同时,又提升孩子主动适应网络化生存的安全能力。让孩子成为网络安全大局中的新生与后备力量,这是事关全局的迫切课题。

【责任编辑:钟培培】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