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泉州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多处古代沉船疑点

2015-05-26 10:09:22  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陈林森
  

泉州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多处古代沉船疑点

  调查中发现的瓷器

  相关新闻:

  “南海一号”德化瓷多“套装”

  泉州晚报讯 (特派记者 庄建平 通讯员郑金勤 寇婉琼)“喏,这个四系罐里还放着粉盒、小瓶子等小型瓷器”,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解说员指着一个颇为奇特的展品让我们看。

  “套装在‘南海一号’上很常见”,“南海一号”考古发掘工作有关负责人表示,“是商船为了多装货物而这么做的,大罐套小罐,小罐放粉盒等”。在发掘现场,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干净,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的南宋瓷器开始显现出来,碗碟等一层套一层。有学者发现,沉没的“南海一号”甲板几乎与海平面平行,而在世界沉船历史上,保持如此良好姿态的沉没船只非常罕见,这可能是因超载所致。

  “海外市场对中国瓷器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因此商船希望能运载更多的瓷器。”上述负责人说,在中国陶瓷到达东南亚之前,当地居民要找到一个容器是很难的。宋《诸蕃志》载:东南亚地区,流眉国“饮食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渤泥国“无器皿,以竹编具多叶为器,食毕则弃之”。

  德化宋元以来生产的外销瓷器,以日用之碗、盘、杯、碟为主,造型美观大方,釉色透明滋润,胎质坚致细密,不仅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的优点,而且表面光滑,易于擦洗,价廉物美,无疑为各国人民提供了理想的卫生饮食器,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认为,这些瓷器甚至改变了整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

  福建瓷器不但在亚非地区受欢迎,在欧洲也卓有影响。特别是明清两代,由于产品质量的长足进步,花色品种的日渐增多,包括福建瓷器在内的中国瓷器推动了西方人生活器皿的变革,瓷器逐渐取代了金银器。

  在“南海一号”考古发掘工作有关负责人看来,德化窑业技术的发展和外销瓷器的大量出口,使得福建逐渐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带动了本地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中国瓷器到达亚非和欧洲地区,也推动了该地区社会文明的进步,“可以说,以德化瓷为代表的中国外销瓷,显著推动了当时全世界的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