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朝鲜脱北少年感愧疚 回国受优待“乞丐变王子”

2015-05-21 08:31:01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李晓宏 艾嘉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李晓宏 艾嘉】在朝鲜语中,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或少年被称为“花燕子”。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朝鲜大饥荒期间,“花燕子”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大增。2013年,9名朝鲜少年在一位韩国传教士的带领下试图途经老挝前往韩国,被发现后,老挝当局决定将他们遣返回国。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前往朝鲜,在当局的安排下对这9名曾经的“花燕子”进行了专访。

  据CNN20日报道,当年这9名少年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不过19岁。被遣返后,不少外媒认为他们将面临悲惨的命运,或入狱或被处决。但当记者在朝鲜首都平壤的一间会议室见到这些曾经的落魄少年时,发现他们的情况并不糟糕。

  两年过去,曾经食不果腹、离开祖国的孩子已成为衣着光鲜、精神抖擞的年轻人。在现场安静等待采访的8名少年中,4人身着蓝灰色大学制服,4人还是高中学生,剩下的一人因大学离平壤太远未能赶到。2013年,这9个孩子在一对韩国传教士夫妇的帮助下离开朝鲜,在中国丹东市停留了一年半,随后前往老挝。在试图夜间徒步穿越老挝边境的山区时,他们被老挝当局发现并最终遣送回国。

  “为什么当初选择离开?”CNN记者的第一个问题让这些少年略显尴尬。17岁的李光学(Ri Gwang Hyok)说道:“那时太小,跑出去只是为了好玩。”21岁的文哲(Mun Chol)大胆承认当时家境困难:“我家住在鸭绿江边,经历了那段‘苦难的行军’。我那时太小太天真,本想回家的,可是我太好奇了。”这些脱北少年中,一半都表示曾经历过极度的饥饿。“我家从秋天就开始保存粮食,可家里人太多了,到了冬天还是不够。”19岁的朴光赫(Pak Kwang Hyok)称。

  对于被带往丹东的那一年半时间,孩子们表示并不那么美好。“他(传教士)给我们讲什么是自由,还逼我们背诵宗教书籍。当然食物很好,但那只是唯一美好的事情,我们并没感受到一丁点自由。”文哲回忆道,“能吃美食看似美好,但一个孩子需要更多的东西。”此外,当年的传教士也接受了采访。“我很想念他们。”这位匿称“M.J.”的男子向记者询问孩子们的情况,他坚持孩子们当时需要自己的帮助,但“为孩子们的安全着想”,他不愿多说。

  孩子们表示,在得知将被遣送回国后,他们十分恐惧。“传教士说我们回国后会被处死,他还说我们的家人已经死了。”文哲表示。可意料之外,为了展现“仁慈和宽恕”,朝鲜当局非但没有惩罚他们,还给予了他们优待。他们被要求补上落下的学业,还能在最好的学校上学,学费由政府支出。他们上了电视,公开对自己被诱惑而道歉,现在,他们已成了模范青少年的代表。

  “我曾因为离家出国感到愧疚害怕,但现在我都上大学了,那些恐惧都是多余的。”朴光赫表示。李光学更感觉自己像是“从乞丐变成了王子一样”。“如果当初去了韩国,那我就是抛弃家人的叛徒,这世界上的一粒浮渣。”文哲说道。报道还称,这些孩子的家人并没有与他们在一起。在远离平壤的边境线附近,他们还在为生计苦恼。

【责任编辑:池文娟】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