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改革路上的“保送生制度”将走向何方

2015-05-16 07:40:15  来源:人民网
  

  “每当我看到中小学生起早摸黑,不堪重负的时候,我就觉得高考制度非改革不可;每当我听到保送或者加分受人为因素干扰造成教育不公的时候,我就觉得高考制度非坚持不可。”这个对高考制度如此纠结的人叫刘海峰,是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最近一次让他“纠结”的起因来自于保送生,据媒体报道,南方某高校10年所招保送生绝大多数为厅官子女,一些特殊群体将“保送生”渠道异化成为子女升学“捷径”。相对于刘海峰的纠结,网友的评论则更为尖刻:“这算新闻吗?早已见怪不怪。”“老百姓们早就习惯了,这是拼爹的时代!”

  事实上,保送生制度从2014年开始就已经在不断调整,当年各地压缩了保送生项目,只保留了省优生、奥赛生和外语生等5项,大规模减少了保送生人数。根据教育部今年的相关要求,从2016年起,逐步减少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相应推荐限额。在中国教育综合改革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保送生制度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一首好歌是如何被唱走调的?

  曾几何时,保送生在公众眼中是神一样的人物;再几何时,保送生从天上跌落人间;直到现在,人们提起保送生,每每“另眼相看”,意味深长。

  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徐云知表示,罕有保送生货真价实,比自主招生黑幕还多还重。

  “一首好曲被人唱走调了。”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贾勇宏感叹道。

  在刘海峰看来,保送生制度的异化是有个渐变过程的:刚开始还好,各个学校确实是保送了很优秀的学生;但过了不久,不少中学就“送良不送优”,只保送良好的,最优秀的反正能考上,就不保送了,这样能提高中学高考录取率,特别是有些最优秀的还有可以考“状元”;再到后来就出现了“送官不送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姜朝晖认为,保送生制度的弊端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滋生了高考腐败,一些家长利用权钱交易等不正当手段,为孩子争取保送资格;二是加大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奥赛、艺术、体育等许多保送项目,有些并非是学生热爱,只是为了保送名额,强加训练,给学生造成负担,同时高额培训费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三是对更多弱势群体学生和偏远地区学校造成不公,相对来说,保送来源学校主要为一些重点中学,而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和学生机会偏少,而招生的大学也都是一些重点高校,对普通院校产生不公。

  “保送生”制度已完成历史使命?

  姜朝晖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我国高考招生制度设计中,有高考自主招生制度和加分政策,某种程度上说,保送生作为选拔特殊人才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各种特长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渠道进入心仪的大学;至于退役运动员和公安英烈子女,也可在政策上做出相应的安排。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也认为,保送生制度,个人来看是应该废除的,但不是简单地废除。因为现在推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除了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作为依据外,还有综合素质评价,实际上“两依据一参考”,完全可以衡量一个学生能否入学这个资格。特别是当综合素质评价能作为招生依据,或者引入作为参考的时候,如果这个学生综合素质特别突出,再加上学校面试或其他考察方式,那也可以在不考试的情况下录用。这个通道在改革过程中应该是慢慢建立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减少保送生,或者随着改革最终彻底取消保送生。

  但也有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表示担忧,厦门大学的刘海峰就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上很好,实际上很难操作,完全存在寻租可能性。只要没有刚性的、可比的标准,就很容易被人们钻空子。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关系和面子很重要。现在诚信体系还没建立起来,很难防止造假。

【责任编辑:刘必泳】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