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凤凰浴火”访乃村——一个西藏千年古村的震后样本

2015-05-02 11:44: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藏吉隆5月1日电(记者张晓华、张旭东、桂涛)吉隆县乃村——这个中尼边境线上的千年古村,是此次西藏地震受灾最重的村庄之一。西藏灾区目前有26人遇难,仅乃村就有4个,村里90%以上的房屋倒塌。村里90多岁的老人说:“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地震。”

  如果不是亲身前来探访,发生在这个山高地险村庄里的故事也许永不为人所知——乃村有96户、415人,全部为藏族。虽然村庄遭受地震巨痛,但这里经幡依旧飘扬,村民们守望互救、坚强生活。

  生离死别

  巴桑多吉恨死了自己,如果当时他不在房里干活,能陪着孩子在外面玩一回,小女儿次仁德吉就不会离他而去了……

  11岁的次仁德吉是老爸巴桑多吉的“乖乖女”。他最疼爱的这个小女儿是他的“跟屁虫”,“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4月25日中午,跟着村里车从拉萨看病回来的次仁德吉,到屋里和老爸拥抱了一下,就招呼着小伙伴在房里玩耍开来。仅仅过了10多分钟,随着大地一阵剧烈摇晃,房子轰然倒塌。

  房子右边房间塌了一半,正在干活的巴桑多吉得以逃生,但是小女儿及其他人都被压在了房子左侧。听着惨痛呼声,巴桑多吉扑身在倒塌的房子上救人,但房梁太沉了,一个人根本无力抬起,巴桑多吉喊着“次仁德吉”的名字急得直哭。等到村里救援人员赶到帮忙找到女儿时,她已经没了呼吸。

  这间倒塌的房子,夺走了4条生命:除了巴桑多吉的小女儿,还有他的哥哥、亲戚家和邻居家的各一个孩子,屋里其他2人得救。

  4月27日是小女儿次仁德吉的下葬日。听从当地喇嘛的建议,巴桑多吉为小女儿选择了寓意“避难多福”的土葬方式。女儿缠着纯洁的白布下葬了,墓地就选择在不远的山坡上。

  “女儿离我并不远。”巴桑多吉说。女儿遇难后,他天天夜里为去世的女儿和家人点燃108盏酥油灯祈福。

  地震中全村96户人家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所幸其他人家除了有几个受伤群众,并没有新的人员遇难。63岁的村支书阿丹说:“乃村从来没有遭遇如此的大灾。”

  守望相助

  进乃村难,这超出很多内地人的想象——

  一面是断崖裂谷,一面是壁立千仞。越野车紧贴着山,沿着“之”字形的盘山路不知转了多少圈,从谷底直上近1000米,才抵达山顶的这个村庄。

  震后第一时间里,发生在村里守望相助的故事让人震撼,记者为此两上乃村,采撷记录这些感人细节。

  地震时,正在村委会开会的区外侨办驻乃村工作队队长次仁达吉迅速跑到门外大喊,让大家跑出屋外,随即又召集了四五名村干部,奔跑着进行紧急排查抢救。

  正是一路跑到村西头的次仁达吉队长,才发现了巴桑多吉家严重伤亡的情况。“虽然我们救出了2人,但还是有4人遇难。”次仁达吉至今还在遗憾。

  次仁达吉现在最担心的是满村乱跑的孩子,怕他们到危房里玩。他说:“要软硬兼施。”他准备了可乐,发给到广场上玩的听话孩子;再不行,他就骂,装出要打他们的样子。

  吉隆镇人大主席次仁,地震当天就带着两名医生,徒步几个小时进入乃村,查看灾情、检查群众安置。看到了,问到了,放心了,他又摸黑下山。

  见到记者的格桑卓玛,嚷着让我们去找她的丈夫。她的母亲在地震中砸伤了肩膀,动弹不得。她的丈夫、村委会副主任占堆忙着给村民分发物资,一直没有回家。

  63岁的村支书阿丹,自己家的房子在地震时塌了,他顾不上,一直忙着发放救灾物资。阿丹说:“分物资,要平均!”走到哪里,老人都紧紧捏着那张登记纸,满是折痕,那却是全村的正义、公平。

  地震后,淳朴的村民们在互帮互助。26岁的巴桑头部受到重伤,救出后昏迷不止。村里的热心群众接力把他从高山上背下,当天下午就被送到吉隆镇医院得到救治,目前生命无忧。

  虽然房子倒了,但乃村没有倒。支撑的正是这样一群淳朴善良的村民。

  凤凰浴火

  乃村风光之美,也超出人的想像——

  村子周围几乎是360度的雪山环绕,山间平台上绿草盈盈,牛铃声声入耳……乃村人说,要不是地震,现在是观看山上杜鹃花最好的时候。远眺,半山腰上的杜鹃花正在盛开。

  为开发旅游帮助村民致富,县里在2008年为乃村开通了盘山公路,各地游客慕名而至。村里人买起了运输卡车、办起了农家乐……这个昔日贫瘠的小山村逐渐富裕起来。不过,这次强震让乃村遭受重创,很多刚盖起来的新房子都震塌了。

  尽管地震给与世无争的乃村人带来剧痛,但这个小村庄正在顽强涅槃——

  沿着乃村里中心大路开车前行,地震之后满目疮痍:黄土夯成的屋墙坍塌成一块块,整片的铁皮屋顶和破碎的家具散落其间。但与此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一顶顶安置在山坡上的帐篷,插在一旁的鲜艳国旗与经幡迎风招展。

  连日来,医疗救助、物质帮扶等各路队伍纷纷而至,让村民增添了生活的信心。震后,每家至少分得一顶帐篷,人多的家庭还能分配两顶以上。记者在71岁朗加的帐篷中看到,帐篷中桌案上堆着10多个口袋,装满了糌粑、砖茶、面粉等粮食,他家还领取了10余件羽绒服、大衣以及棉被等。“我们家10口人,两顶帐篷,吃的穿的都足够了。”朗加双手合十对记者说,“昨天自治区洛桑江村主席来到村里看望我们,问寒问暖,太感谢了。”

  日喀则综合医疗巡检队已连续多日过来为身体不适的村民诊治。5月1日,日喀则人民医院医疗队长李晓东和解放军第八医院的医生又来到这里,为村里最年长的96岁藏族孤老普布卓玛进行身体检查,确认无大碍后,他们留下了一些保健药品。吉隆边防检查站官兵们也前来帮助清理废墟,排除险情。在一栋倒塌的房屋边,十几个边防检查站官兵合力从废墟中救出一头活牛。

  午饭时分,一些帐篷外搭起了藏式炉子,炊烟袅袅升起。乃村小广场上,新架设的一台太阳能电视正在播放藏语节目,十几个村民披着震后领到的棉大衣在一起观看。小广场上还堆满了运来的救灾物资,十多个小孩子在装满糌粑的大口袋上翻滚嬉戏……这个犹如世外桃源式的村庄逐渐充满生机。

  “尽管条件还艰苦,但村里人乐观,有信心。”乃村第一支部书记普布次仁说,这个小村庄里从来不缺希望。

  5月1日,也是震后吉隆小学5、6年级复课的日子。妈妈从抢出来的家当里拽出一个小书包,掸掸上面的土,给12岁的女儿普赤背上。普赤洗了脸,向山下的小学出发;村里的漂亮姑娘拉巴卓玛在帐篷里认真梳妆打扮后,穿上了藏装新衣服,背起红皮包,准备下山到镇上去买东西……

  乃村人特别坚韧和善良。许多村民看见来救援的工作人员,就双手合十,嘴里念着“吐吉奇!”“吐吉奇!”(谢谢!谢谢!)50多岁的巴桑藏族大妈不停地念叨“扎西德勒,谢谢祖国!”

  在乃村后面的山坡上,有一棵上千年的青冈大树,挺拔的腰身4个人都搂不过来。村支书阿丹说,这棵树,这个村,从来就屹立不倒。(参与采写:记者坚赞、张京品)

【责任编辑:钟培培】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