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87岁旅泰华侨坚持不改国籍 多次回安溪老家助学

2015-03-31 10:18:24  作者:刘淑清  来源:海峡都市报
  

  倾心助学事业

  1941年,来到马来西亚槟城3年后,13岁的陈芳明遇上战争与动荡,无奈辍学,和家人到处逃亡。

  1944年,16岁的陈芳明举家来到泰国南部,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泰文,还自学机械维修知识。战争结束后,他通过勤劳和机智,积累下第一桶创业基金,先后创办碾米厂、制冰厂、吹塑厂、硬塑水管厂等。

  1956年,听闻家乡要建校舍,陈芳明寄来他的第一笔善款。1973年,阔别家乡35年的他,再次回到安溪老家,看到大多老乡还在熬生活,他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改变大山里乡亲的境遇。此后,陈芳明坚持每年回乡一到两次,1987年起,他成立“陈寅炎教育基金”,先后助建金谷医院、溪榜小学、月星小学、由义中学等。每一栋校舍,他都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冠以“勤学楼”“启智楼”,以此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

  陈芳明助学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被广为赞誉,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先后14次授予他“乐育英才”牌匾和奖章。2004年,陈芳明老先生还受国务院侨办邀请,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

  安溪金谷镇人赵万超,与陈老相识已有28年。每次陈老回国,他都会充当向导,陪伴着老人穿梭于各个村落,为家乡的公益事业而奔忙。“对于陈老,我是崇拜崇拜再崇拜。”

  坚持不改国籍

  在海外漂泊77年,陈芳明仍然手持中国护照,保留中国国籍,坚持做一个华侨,当一名中国公民。除了支持家乡的事业外,他还经常安排子女回国学习汉语,并时刻提醒他们,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泉州市侨联主席陈晓玉说,陈芳明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事业,不仅出资,还用力用心,他是旅居泰国且至今仍然保留中国国籍的唯一一位华侨。

  走进陈老的老宅,墙上显眼的位置上,贴着陈老自己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减少自私,抛掉贪心,发挥互助、惠爱精神,各尽所能”等,共计十八条、七十二个字。他觉得践行“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为了践行“中国梦”,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倾囊助学,倾注公益,他觉得自己做到了自己的十八条、七十二个字,无愧于祖国。

  “民族志气!”当被问及为什么坚持不改国籍时,陈老说出这四个字。他说,以前的中国,曾一度受到轻视。在海外,如若保留着中国国籍,会经常遭受冷遇,但他坚持不改,他觉得这就是民族志气。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他虽身在海外,但依然用中国公民的身份,传播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是另一种民族志气。无论自己的国家曾经贫穷或者富有,他都不想做外国人。

  (海都记者 刘淑清 通讯员 李慧东 文/图)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