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智力残缺沿街捡破烂养活7口人 引发网友关注
“家”:
最好的衣服 给两个上学的娃
与小梅同行捡废品的,是他与小梅所生长子,名叫“四海”,13岁。七年来,母子俩几乎每天一早就骑着三轮车出门找废品和吃的。而黄卿卡则主要在家带孩子,偶尔抽出时间种点薄田。
老大和老三,在一家人中显得有些不同。老款式的衣服看着十分整洁,雨鞋也像新的,“他们两个在上小学,家里最好的衣服,全都给他们了”,黄卿卡说。而在居住上,土坯房以大门为界,左边的房间,黄卿卡“夫妇”带着四海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住,右边的,则单独腾给两个小学生住。
幽暗的房间通风极差,零落满地的杂物,散发着难以名状的臭味,房梁上堆着的厚厚几层爬满灰尘和蜘蛛网的旧衣服,以及角落里的粪桶,这些对突然闯入者来说,几乎欲作呕。“老鼠是已经习惯了,不怕了”,两个孩子轻描淡写地说着。
小梅是哪里人,多大年纪,真实名字叫啥,黄卿卡也说不来。他跟小梅的“缘分”,始于大约20年前,在厦门汽车站。
“我正在等车,路上买的香蕉和龙眼,就放在身边”,黄卿卡说,等着等着,一转眼却发现,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子正在偷吃水果,他正要呵斥,那个女子却一脸惊恐,他心一软,“我问她要不要跟我一起走,她一直点头说好,我就又买了张车票,带她一起回来了”。
之后的日子,黄卿卡用两个铁箱装着些小货,拿扁担挑着,“夫妻俩”就这样浪迹三明建宁、厦门、泉州多地讨生活。
漂泊:
出走十余年 直到前妻儿子结婚
漂泊的生活,8年前,才大概算是到头。那一年,黄卿卡前妻所生的儿子黄建胜要结婚。
黄建胜今年33岁,打他记事起,就没有关于母亲的任何记忆,父子相依为命了12年。“我还记得很清楚,我那时在上五年级,有一天回家,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怎么着也找不到人”,黄建胜说,自此十来年都几乎没有父亲的音讯。直到他找好了对象要结婚,父亲才突然回来,还拿着一沓百元大钞要给他办婚礼。
“我要结婚他回来,我当然很高兴”,黄建胜说,可黄卿卡在家住了不久,又再次出走他乡,而一年后再回来,就带回了小梅以及2个孩子。
那时黄建胜已经搬去堂哥家中暂住,而父亲与小梅以及几个弟弟妹妹,则在古厝住了下来。自此,漂泊才算中止,而黄建胜因为每月仅有2000余元收入,还得照顾自家妻儿,只能偶尔帮补父亲,也无力改变父亲的生活。
困境:
难落户 一家的未来在何方?
“用我们这边的话来说,她(小梅)就是个‘黑人’”,省新镇西埔村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在户籍档案里“查无此人”。
没有身份证,更别提结婚证了,一家5个孩子也没能办户口,老大和老三是上学了,可四海却被户口一关卡住,而眼看另外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以后上学的问题,谁的心里都没谱。
而更让黄建胜发愁的,其实还是看不清的未来。黄建胜曾想过,是否能够找到好心人,领养妹妹与弟弟,但是找到父亲商量,“他却说什么也不舍得。”
海都记者从西埔村委会和杨村小学了解到,因为户口和计生问题,黄卿卡一家暂时无法办理低保,也无法享受学校方面的补助。
“初中?不想上。因为爸爸说,没钱让我们再上学了”,被问到以后上学的事,小学生姐弟俩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要是有钱呢?”
“那要,我们要上初中,然后……”
“然后什么呢?”
“呃呃,不知道!”姐弟俩没再多说。
(海峡都市报记者 张凯航 谢向明 文/图)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中国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2015-03-27 16:30:48)
- 漳州首例家庭寄养正式签约 4岁脑瘫儿有了"新家"(2015-03-27 10:58:57)
- 台湾援交门女星诉媒体设局偷拍 开庭后泪洒现场(2015-03-27 09:29:18)
- 福建修订临时救助办法 突出“救急难”托底作用(2015-03-27 09:02:19)
- 清明祭扫人次预计达百万 各大陵园便民信息出炉(2015-03-27 07:54:27)
- 闽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六年规划 交通违法纳入档案(2015-03-27 07:41:33)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