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马上就办 造福福州

服务型政府持续推进 换来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节节提升

2015-03-13 07:12:57  来源:福州日报
  

  1991年5月1日,《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及处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在福州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下设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办公室,接受外商企业投诉,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及处理工作。

  同年8月,市政府公布了《福州市外商企业管理服务规定》,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依法自主经营的良好条件。

  此后,福州还编制了《外商投资指南》和《福州市对外开放手册》。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让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福州在全国率先将涉及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服务的35个部门集中在“一栋楼”内统一办公,集中办公受理外资企业从名称登记到规划、土地等审批在内的全部手续。这也就是现在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前身。

  发展无坦途。正在全市上下热火朝天大干快干之时,发生了一件动静不小的事。

  福清缺水。那时约有20万亩地要靠老天下雨才有收成,所以被称作“望天田”。于是,当时的福清市委决定从相邻的闽侯县乌龙江边开凿21公里的隧道,把水引到福清来。这条隧道途经闽侯5个乡镇,刚好从山脉穿过。在施工过程中,当地村民认为工程“切了龙脉”,发生纠纷,堵了福厦路。

  练知轩回忆道:“修引水隧道,我们没向市里汇报就先干了。但习书记半句都没有批评我们,而是立即要求闽侯县四套班子赶赴现场劝导疏解群众。在实地视察了之后,习书记反而鼓励我,这件事做得非常对,你们不是光图眼前的事情,是在为福清发展作贡献。”

  这件事,为“马上就办”注入了新的注解——敢于担当。

  黄启权还记得一件更有“担当”的事。他曾先后任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1989年,杨桥路面临拓宽,市级文保单位林觉民故居、冰心故居被开发商“看中”,准备建设商品房。当时在一家工厂工作、热心文保事业的鼓楼区政协委员李厚威投书《福州晚报》“建议完整保留林觉民故居”,引起读者热议。

  直到1990年底,群众致信习近平同志反映此事。见信后,他立即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保护好林觉民故居,并随后召集有关部门召开现场会,“责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将这位辛亥革命烈士的故居修复”。修缮工程于次年5月31日动工,11月9日便修复竣工。

  一场文物大保护由此展开。那年,福州启动实施了多项全省乃至全国首创的紧急保护措施,首次对全市64处名人故居、历史纪念地和代表性建筑,比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挂牌。到1992年1月,这64处场所全部挂牌。

  拒绝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此举为福州保留了千年文脉的“魂”与“根”。

【责任编辑:林少斌】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