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龙岩采茶灯”列入国家级非遗 动作都源自生活

2015-02-19 10:34:48  来源:东南快报
  

“龙岩采茶灯”列入国家级非遗 动作都源自生活

  苏坂学校“大课间”采茶灯照片

  龙岩采茶灯研究会前会长李雨民说,早期的“采茶灯”,中间还穿插许多说唱和小折子表演(俗称“杂色”),如《大补缸》、《打花鼓》、《闹花灯》、《卖花线》、《哭五更》、《兰继子》等。由茶公、茶婆2人,采茶姑8人,武小生、男小丑2人组成,他们边舞边演,穿插道白或演唱。而演变至今,更多的是由10-12个采茶姑娘的角色组成,梳长辫,扎红绳,一手执绸花折扇,一手提竹花篮灯。载歌载舞。

  “采茶灯”发展至今,已然成了龙岩象征性的文化标志。据介绍,1981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复函龙岩县文化局确认“采茶灯”原产地系龙岩美山村,并把原始曲谱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文化遗产”收藏;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采茶灯正是列入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奋斗十年“采茶灯”成功“申遗”

  在过去,“采茶灯”的传承靠的是一代代的口传心授。但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谢世,“采茶灯”最原始的表演程式的传承也成了龙岩最担忧的问题。为此,他们希望能够把拯救“采茶灯”这一民间艺术与“申遗”结合在一起。

  据介绍,“采茶灯”自2005年踏上“申遗”之路,一走就是十年。2005年,“采茶灯”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遗”名录后,龙岩市新罗区就启动了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系列工作。让人惋惜的是,2005年的首次申遗,由于准备不足,最终以落选收场。2008年及2011年,“采茶灯”又连续两次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申报方向稍有偏差,均告落选。

  为了继续“申遗”,在2012年,新罗区还专门成立了“龙岩采茶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还是锲而不舍地申遗。“申遗”小组组织专家组多次走访、寻访有关民俗专家、项目传承人和知情群众,了解情况,查阅了文史、县志等有关资料,搜集线索,对“采茶灯”的历史、传承及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历时半年多,完成了“申遗”文稿。

  近年来苏坂镇还筹备建设“采茶灯”主题公园,成立了“采茶灯”文化公司,来强化“采茶灯”品牌建设。新罗区在苏坂镇美山村还设立“龙岩采茶灯文化活动中心”,展厅内收藏着传统采茶灯表演的各种道具、服装,并详细记录了“采茶灯”文化的起源、发展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11月,国务院最终将“龙岩采茶灯”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林昌鼎觉得,“采茶灯”作为龙岩特色的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勤劳的精神,虽然现在已经82岁了,但他希望继续唱下去跳下去,并将采茶灯传授给更多的后人。

  (东南快报记者 陈楠 通讯员 邱善聪 文/图)

【责任编辑:黄新锦】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福网视听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