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校园手机禁令调查
每学期进行两次视力监测
记者16日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我省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我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引导中小学生注重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厅要求,各地和学校要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视力筛查。引导视力异常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尽快在家长陪护下到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和矫正,对近视进展过快的中小学生进行有效干预,预防发生高度近视。
方案要求,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提醒学生遵守“一尺、一拳、一寸”。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原则上不布置电子家庭作业。
专家说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连榕:手机影响良好心理素质养成
学生手机成瘾,事关心理健康。为此,记者日前专访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连榕教授。他表示,从心理学角度看,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中小学生心理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连榕告诉记者,中小学生生活中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已成常态,但从大量研究结果和现实案例来看,“总体上还是弊大于利”。
“中小学生身心处于迅速成长时期,长时间使用手机,用眼负担大幅加重,使得青少年近视率快速上升;此外,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免疫系统较成人脆弱,因此青少年大脑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高,这会对脑部神经发育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连榕说。
更重要的是,由于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极容易对手机上瘾,干扰了他们的学习、日常生活、社交生活和睡眠。前几年,国内多地就已出台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地方规定。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首次提出要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连榕表示,现在确实有必要出台一个全国统一的规定。
他认为,使用手机对中小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影响了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人出生后,心理是在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人的思维、情感、态度、人格等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交往互动中获得发展的,是这些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其中,学校是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最重要的环境。
与家庭环境不同,学校是集体性质的环境,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给予学生认知、情绪、人格发展以良好的作用。学校中的同伴影响、师生交往作用是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环境要素。连榕认为,这种现实真实环境的影响作用是手机网上虚拟环境所无法替代的,如果孩子在学校还在使用手机,其同伴影响作用、师生互动作用、学校集体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实现。
二是造成青少年消极心理问题的产生。国内外关于青少年使用手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均发现,过度使用手机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以及逻辑思维的深刻性差,形成“兴趣导向”的思维惰性。有手机依赖症的青少年往往有情绪急躁、焦虑不安、抑郁、敏感、低自尊、受挫感和社交孤立感的表现。
对于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连榕表示,这并不是完全禁止青少年使用手机。
“智能手机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代表着科技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的青少年将来要在国际上更多地发出中国的声音,承担更重要的人类发展责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手机的积极作用。”
连榕表示,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机,如更多更好的亲子交流、带孩子外出运动休闲、帮助上网选择合适的内容,以及与孩子商量使用手机的时间限制,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巧鸿 罗姮 颜晨曦 文/图)
- 华为公布对5G手机的专利许可收费标准(2021-03-17 08:34:15)
- 手机有限带入校园 福州学校管理人性化(2021-03-15 09:45:21)
- 通知来了!这东西禁止带入中小学课堂(2021-03-13 10:17:12)
- 希腊拟推“无新冠岛屿”振兴旅游业 入境禁令再延长(2021-03-08 17:10:04)
- 芯片紧缺,5G手机会涨价吗?(2021-03-06 16:56:28)
- 最高法将为老人设立案绿色窗口加强辅导(2021-03-04 13:57:38)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