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看福州如何在定西“绣”出万亩生态林

2020-09-07 15:16:58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陈滨峰 黄戎杰 莫思予 覃作权 张人峰
  

看福州如何在定西“绣”出万亩生态林

郑思行的妻子带着女儿来看望生态林。记者 张人峰 摄

  “绣”好一片林

  林子越“绣”越大,短短3年多就将绿意铺满南山。蔚为壮观的景致之下,可喜的变化悄然发生。

  “过去咱们这连鸟都难觅踪迹,现在山鸡、野兔也多了起来,这说明生态好转啦。”连续四期参与造林施工的安定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刘淑梅说,多亏这几年学到了“绣花功夫”,不仅把树种活了,也把林子造好了。

  造林是个粗活,不就是刨个坑、种上树吗?这是3年前榕定首次合作造林时,刘淑梅与其他施工人员的看法。如今,他们一致的看法是,“造林是个技术活”。

  根系土球还有标准?对,土坨直径至少25厘米,时间再紧也要重新寻找达标苗木;

  树坑差不多就好?不行,必须挖到50厘米深,施肥、浇水也得定量定时。

  人工作业种一会歇一会?太慢,投入挖穴机,一台抵过20人的工作量;

  ……

  造林全程,榕定两市工程技术人员都扎在山上,严把整地、施肥、种苗、栽植、浇水、覆土等六道关口。

  “一开始大家总是不解,种树怎么还要这么精细、这么较真,这不是折腾人么?”刘淑梅回忆,树还没种上时,气候干燥、风沙也大,常年生活在福州的技术专家脸上、嘴上都脱皮了,还是风雨无阻坚持每天上山,挨个指导施工人员。渐渐地,大家都被这股劲感染了,种树都按照“规矩”办。

  几个月过后,看到种下的树木一改过去“粗放型种植”蔫头巴脑的样子,间隔均匀、整齐划一,长势越来越好,大家服气了,也就下决心要把这片林造好。

  磨合期过后,接下来几年的施工越来越上道,1个月造林3千亩都不在话下。刘淑梅也凭借着经验积累,从施工人员成长为技术指导,带起30人的队伍继续造林。

  “生态林项目,为我们培养了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娴熟的林业队伍。”陈正斌说,即使在今年,福州的技术团队受疫情影响不能到场指导,本地工程队也在5月前顺利完成四期造林任务,而没有乱了“绣花针脚”。

  “树种活了还不够,生态好了才能造就森林。”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张国防表示,每期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十分注重生物多样性建设和生态功能提升。因此,除了怎么种树外,种哪些树、间隔多大也颇有讲究。

  一方面,乔灌混交、针阔混交、阔阔混交、草灌混交等不同模式,让林间景观错落有致。另一方面,云杉、油松、山杏等乡土树种,配置山楂、多拉多毛豆等果树和农作物,让“沃土工程”初见成效。张国防举例:“比如,大豆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还能覆盖土壤来减少蒸发。因此套种了大豆的树木,到了11月还是绿油油的。”

  项目还实行养护抚育三年工作机制,将生态环境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了山头地块。每年进行两次浇水、施肥、除草,加强日常防火、防鼠等工作,确保了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成景一片。

  “以前我们造林,年年都要补植。现在看到山绿了,生态好了,心里也舒坦了。”陈正斌表示,现在生态林项目,已经成为定西市造林标准最高、质量最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