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内河史话:城绕青山市绕河

2019-02-25 10:18:40  来源:福建日报
  

  先民择江湾而聚

  地质地理考古研究表明,福州地区在远古时期为海湾盆地,古闽江自西北向东南奔流而来,今闽侯白沙以下,皆为浅海湾,水势浩大,江流平缓。

  海湾盆地的地理环境,决定闽族先民的聚居大都环绕江湾、岐海,其谋生手段也以渔猎采集为主。四五千年前,昙石山人来居甘蔗山坡地,昙石山文化由此肇造,福建文明曙光初现。大江(当时未定名)南岸(闽侯竹岐)的黄土仑文化随后亦应运而生。

  先秦典籍《山海经》指出:“闽在海中。”《初学记》引《山海经》云:“瓯、闽皆在岐海中。”表明上古时代人们即已认识福州地区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

  进入文明社会后,特别是战国中期以后,战败灭国的于越人南迁进入闽中地区,同样选择江湾泽国之地拓土定居。从福州海湾北缘、今新店古城村的考古发掘中可以看到:无诸及其先辈,先在今古城村附近拓殖,建立城池、宫室。那时的闽越初地,北依群山,南临闽水,气候宜人,足以养民。越人以其强势组织(包括政权和军队)与先进文化,融合土著闽人而为强悍的闽越族。

  因有依山傍水的条件,所以战国与秦汉之际,闽越人的活动范围集中在江湾中的越王山(冶山)、浮仓山、牛头山等山丘高地上。汉初,无诸受汉皇刘邦之封而为闽越王。其新都城的建立则选择四面临水、易守难攻的越王山。

  海船入内河停泊

  前汉时,福州海湾之地仍是一片汪洋,号称“大泽”。大江之水远自闽北而来,福州北面山溪之水亦汇流聚于湾中。

  远古时期的海侵、海退现象,影响了福州海湾的地理环境。《福建省志·地理志》记载,“全新世的几次海平面波动、上升,使本省沿海海拔低于3米~4米的地方都遭受海侵;特别是距今6000年前的海侵,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最大,海侵范围最广。福州平原上许多以‘屿’命名的村落,如前屿、后屿、台屿、盘屿等,即与此有关”。

  湾泽之内,出露于水面之上者唯有山丘岛屿,如浮仓山(因闽越王屯粮聚仓而得名)、牛头山、越王山、于山(九仙山)、乌石山(闽山)、东山、南台山,以及东边鼓山脚下之前屿、后屿、竹屿、横屿与南面仓山岛上之盘屿、台屿等。《三山志》亦云,“相传无诸时,四面皆江水”。

  到东汉时,闽地之对外港口仍称“东冶”,可见船舶是在三山之内、冶山之下靠泊。清人郭柏苍说,汉代海船开到福州,在还珠门外停泊(《葭柎草堂集》)。看来上古时期福州内河(如大航河)是可以停泊海船的。

  距今1800年前,“海平面退到接近现代海面的高度。海面下降加上闽江及其支流长期输沙沉积,故到汉代,福州海湾沙洲陆续出现,大片沙洲沼泽地产生”(《福建省历史地图集》)。晋初海退结束,海湾内海平面下降3米。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