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一门四代20人从教: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18-09-10 10:53:07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长沙9月9日电(记者袁汝婷、谢樱)无论战乱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清贫还是富足,是方家人,就想当老师。

  从教育家方克刚开始,百年来,方家一门四代20人从教。“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传承,让这句话更隽永。

  他倾其所有、毁家兴学,一生任20余所学校校长、校董

  “我们要在危难中,以大无畏的精神,做到‘先生教好、学生学好’……将来好去雪耻报国,驱逐日本鬼子,收复我们的失地!”

  抗战时期,湘北会战等战事失利,在妙高峰中学操场上,一位校长坚定地对慌乱奔走的学生们呐喊,人群安静下来。

  校长名叫方克刚,在学校经费锐减时,他曾四处奔走筹募,并将其父经商的积蓄捐出,留下“毁家兴学”的佳话。他筹划建立了对外开放、全国闻名的南轩图书馆。抗战期间,南轩图书馆随校辗转迁徙,但仍对外开放,借阅不辍。

  除妙高峰中学外,方克刚一生曾出任明德中学、湘雅医学院、枫林中学、幼幼小学等二十多所学校的校董。

  如今,前身为妙高峰中学的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校园里仍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篆刻着方克刚的名言,也是方家家训——

  “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

  她和哥哥资助了上百学生,却说与父亲比“我们做得还不够”

  84岁的老党员方骥姝,直到去年还在为学生答疑解惑。

  她是方克刚最小的女儿。父亲去世时,她才10岁,可家训牢牢记在她心里。1957年,方骥姝进入长沙农业学校任教。

  方骥姝和丈夫罗海亮育有一子一女。几年前,罗海亮去世了。她有个微信群,里面12名学生,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29岁,“老头子走后,这十二个学生说,他们要‘管着我’,每个星期都来看我,买米买油,送药送菜。”

  这些学生,大多在求学时受到方骥姝夫妇的资助,为他们贴补学费、伙食费、回家的路费……当年,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在食堂只买米饭,端到方老师家,老两口就炒一大盘自己种的菜,和学生一起吃。“我和老头子吃饭都站后面,前面围了一圈学生。”方骥姝笑着回忆。

  这样的“师生饭”持续了二十多年。有学生统计,曾有百余名家境困难的孩子接受过他们的帮助。“我二哥资助的学生比我多。可与父亲比,我们做得还不够。”方骥姝说。

  方骥姝的二哥方龙伯,生前是湖南师大附中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曾获评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是部级劳模。

  “方老从来没有真正退休过。直到生命的最后,他还心心念念着学生。”湖南师大附中高中英语教师李江平回忆,方龙伯会搬一把椅子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再把教学经验向当时年轻的她倾囊相授。“学生都爱他,他更爱学生。”李江平说,“我们应当学习方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方克刚与夫人共育三子两女,除一位女儿17岁参加革命外,三子一女从教,其中二子方龙伯、三子方麟侣及配偶、五女方骥姝及配偶,一生从教。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