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大嶝陈龙川造船30载 手艺面临失传寻"真"有缘人

2018-08-10 09:56:55  来源:海西晨报
  

  遵循传统技艺

  手工打造船模

  在大嶝客运码头旁,一间8平方米左右的石头房,是陈龙川的工作室。与其说工作室,不如说是一间仓库,里面堆满了各种木头、工具,都是陈龙川做船模的材料。在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陈龙川常常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此时,陈龙川正聚精会神地打磨着桅杆。手工打磨发出的“沙沙”声,让周围显得愈加安静。

  工作室里,一艘已经完工的古帆船模型非常抢眼。船体被刷上白漆、红漆,船身具有曲线感,船上的构件从龙骨到桅杆,从船舱到木锚都十分精致。

  “船模按比例缩小,该有的配置和大船是一样的。”陈龙川说,闽南古帆船上有十二生肖。除了龙骨外,在船头点“龙眼”,船头做“虎头”,船舱甲板做“马面”,船舱卫生间做“兔厕”,帆架做“猪架子”等,船构件均以十二生肖命名。

  陈龙川说,船在海上祈求的是一帆风顺,因此造船人也遵循古法造船。比如,他会选择在一些吉庆日子,把船的“龙骨”“虎头”等主构件先做好,其余部分再挑时间慢慢做。

  造船遵循古法,陈龙川使用的刨刀、锯子、刻刀、锤子等造船工具也十分传统。尽管船模的构件微小,但陈龙川总喜欢手拿一把长斧削木片。旁人看着很不解,他笑着说:“习惯了,这样能保证技法不退步,确保下海修大船时,还能抡得动大斧。”

  出身造船世家

  与船相伴30载

  1952年出生的陈龙川是土生土长的大嶝人,从祖辈开始就以造船为生,是名副其实的造船世家。

  陈龙川的父亲陈德记参加过于20世纪60年代开办的福建省帆船建造培训班。祖传手艺加之专业培训,让父亲的造船技术堪称“大嶝第一”。

  从小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之下,陈龙川对造船也深感兴趣。于是,13岁的他就离开学校到大嶝航运公司,和父亲学手艺。

  “父亲对我很严格,当学徒时,什么事都要做。”陈龙川回忆,当时个头小小的他跟着大人们一起去拖船,抡斧拉锯,很是辛苦,但他学会了吃苦耐劳。

  令陈龙川自豪的是,在学徒期间,他和父亲建造过载重45吨、长近30米的帆船。在父子俩的改良下,这艘大嶝运输式帆船由于降低桅杆,加宽主帆,因此航速有所提升,备受赞誉。

  3年后,陈龙川一出师他就组队外出修船、造船,沿着大嶝岛的海岸线北上南下,吃住都在船上。

  30多年来,广东、福建等地沿海地区,都曾留下陈龙川修船、造船的足迹。“叮当作响”的造船岁月成为了陈龙川生命中的重要部分,这也是他多年来不舍得丢下这门手艺的原因。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