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出招 “九龙治水”变“攥指成拳”
“保护第一”划红线
“如果有人问我,在玛多工作几十年,干了些啥,我就回答:建了座水电站,又拆了座水电站。”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书记甘学斌笑言。
玛多县曾是全国28个无电县之一,直到2001年黄河源水电站建成投运,才结束无电历史。2016年,随着果洛州并入大电网,水电站停运。
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黄河源水电站,属于小水电,又在国家公园缓冲区,威胁着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的生态安全,按要求必须拆除。作为当年水电站建设指挥部的一员,甘学斌并不“甘心”,“玛多基础设施落后,建成个水电站,很不易,拆了咱这心里不是滋味。”
然而“红线”不容触碰。省里下达了“军令状”: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拆除。
“这时才发现,拆比建还难。”甘学斌一摊手,“钱从哪儿来?职工分流到哪儿?都是问题。”
省里给予专项资金支持,40名职工安置到果洛州里企业——几经波折,水电站终于拆除,河道重新畅通,甘学斌也想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不是区域性的,而是对全国有系统影响的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区和水源涵养地,地位十分特殊。过去咱建水电站,是为了点亮一县之域的‘城市之光’;现在守护好‘中华水塔’,是为了保障全国人民的‘源头之水’‘生态之脉’!”
“国家公园,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游览休憩公园,绝不以旅游开发为目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李晓南介绍,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实行最严格的保护,让最美自然享有最严保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冰川雪山、江源河流、高寒草甸等生态系统遍布。为强化对三江源典型和代表区域自然生态的整体修复,公园划分为长江、黄河、澜沧江3个分园区,分别组建保护力量,依照各分园区生态系统特点实施针对性保护。同时,各分园区又进一步细化为大小不等的网格,“一格一策”精准实施生态治理和利用。
扎苏煤矿和尼阿西措铁矿遗留的矿渣山和洗煤后的废水,严重破坏当地生态。两座矿虽早已封停,生态修复并未跟上。
治多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对两座矿实施生态修复治理。“详细勘察,倒排工期,科学治理,坚决避免造成生态二次污染和破坏。”长江源园区管委会治多管理处专职副主任才仁闹布介绍,通过近40天的连续作业,终于啃下了“硬骨头”。
2017年7月7日,波兰克拉科夫,第四十一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可可西里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创造了中国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世界遗产地新纪录。“申遗成功不是目的,深化保护才是根本。”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主任布周说,人们不仅用生命守护可可西里这方净土,更用法治思维和改革创新办法为可可西里织就一件更加光彩的新衣。
可可西里是无人区,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无法区”。如今,可可西里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被纳入更好的保护,《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已颁布施行。不久前,可可西里联合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随意进入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