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释信号 明年中国货币政策“微调”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 阮煜琳)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信号,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将出现“微调”。
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这次货币政策在稳健后加了“中性”一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16日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货币政策没有正式转向,但出现“微调”。
今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还要不断观察适时调整动态。
10月,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系列会议中公开表示,中国信贷增长较快,反映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应对风险、促进增长所做的努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逐步正常化,中国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
当时多位市场分析人士预测,中国货币政策从“稳健偏宽松”到“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货币政策可能将正式回归到中性的局面。
王军表示,这次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并加上“中性”,表明明年中国货币政策将略有收紧,这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
从外部看,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政策框架,主要在于投资基建,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及美联储加息等,这些都有可能推升通胀,并已在市场上有所表现,近期美国股市连创历史新高。同时,这种预期已传导到国内,近期国内债市动荡、短期利率上升,国内市场也出现加息的声音,使得当前中国通胀预期增加。从内部看,三季度开始,中国生产资料价格、工业品价格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并反映在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考虑到房价、资产价格等因素,中国货币政策将趋向谨慎。
王军说,明年货币政策“微调”,并未明显转向,总体保持稳健,但边际上略微偏紧。与今年不同,明年市场上将很难看到信贷规模的快速扩张。
“货币政策告别宽松时代,转向中性稳健”,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2017年货币信贷政策不如2016年宽松。受房地产调控、通胀预期升温、人民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2017年美联储加息次数增加等因素影响,未来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制约因素开始增多。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金融角度看,货币政策要为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国内资产价格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明年中国货币政策不可能过于宽松,因此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很有必要。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