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陈应松、何立伟来榕:爱好文学的人有种幸福感
左为陈应松,右为何立伟
福州新闻网9月18日讯(记者 邱陵)18日下午,应福州市文联邀请,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陈应松与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文联主席何立伟做客福州,两人联袂在林则徐纪念馆与近百位文学爱好者交流阅读与创作的心得体会。
陈应松出版有长篇小说《还魂记》、《到天边收割》,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等60余部,拿过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殊荣,中篇小说曾连续七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18日,已是第二次来到福州的陈应松对福州不吝赞美之词,“走进三坊七巷,我就感觉到福州有一股深厚的文脉之气,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都是具有涵养和学识的文化之人。”
相比上个世纪80、90年代,文学蓬勃潮涌的特殊岁月,如今休闲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对文坛冲击甚大。“我感觉现在的文学创作者有一种生不逢时的遗憾”,陈应松笑侃,但不要害怕,写作是听从内心的召唤,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感,它与时代和社会无关。
陈应松认为,爱好文学的人有一种幸福感,投入创作可以抵御颓废,保持好奇心,直面人性无尽的探索,“通过这些,你即使成不了大作家,也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初心,拥有一份强大的精神支撑,这也是为何抑郁症群体中作家较少的缘故。”
年纪稍长的何立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出道”,代表作有《白色鸟》《小城无故事》《龙岩坡》等小说,还在绘画、影视领域颇有建树。何立伟说,在文学的黄金时代,读诗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文艺青年们夹着一本诗刊,就能“撩妹”,而且屡试不爽。“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大量的网络文学呈现井喷之势,一些拘于传统的作家不乐意,事实上,网络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二者在我看来只有载体的区别,今年茅盾文学奖得主金宇澄最早就是在网上发表作品,最终登上文坛最高领奖台。”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当下的阅读环境,两位作家也表示,许多人丢失了阅读的耐心,不复“青灯黄卷”的读书心境,而文学创作者坚守的现实意义也在于,挖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审美价值,为广大读者奉献更加契合时代特性、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精神食粮,从而汲取人类积极向上、昂扬进取的情感力量。他们还鼓励人们,“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很坏;一个品格好的人,运气不会很差。”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
- 福网推荐
- 社会
- 时政
- 天下
- 口腔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