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栋
刘元栋(1884—1911年)字钟群,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父亲刘为明以运输驳船掌盘为业,母亲李氏是家庭妇女,生有四男三女,元栋为次,弟妹多夭折,仅存一妹名刘蘅,有文才,善书画。
刘元栋襁褓时举家随其祖父移居福州南台大岑下,祖父病故后,其父为生活所迫,又数次迁移于龙潭角、十锦祠等处。元栋曾在私塾读过几年书,天资聪慧,性格豪爽耿直。他身材魁梧,擅长拳击,勇猛冠一时,常为受屈者打不平。他交游广阔,待友以诚相见,家境虽不宽裕,但每逢亲朋好友有困难,总是慷慨解囊,故被乡亲们称为“慷慨刘先生”。
1901年庚子事件后,内忧外患与日俱增,他经常与挚友严明鉴、林斯琛等聚集在一起,谈论民族兴衰,国家存亡,抨击清廷腐败无能,卖国投降。他愤然叹道:“……今者国步衰,生灵涂炭,当以圣贤之心,行英雄之事”。适此时,福州进步知识分子鼓吹革命,反满扶汉、各种以反清排满为宗旨的会党、山堂、社团纷纷成立,刘元栋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甚为兴奋,决心在即将到来的大风暴中,搏击长空,大干一番。
1902年春,邹燕庭,林斯琛准备联络会党,扩大革命力量,成立了共和山堂,刘元栋、严明鉴(汉民)参加其中,并成为骨干人物。他与林斯琛,严明鉴还成立了藤山文明社,作为共和山堂对外活动的团体,并在下渡走马山三圣王庙设立党人加盟临时宣誓处。不久,藤山志士郑权、郑祖荫等于农历二月廿九日在仓山小岑朱子祠以祭孔为名,集众演说鼓吹革命。不久,又在古榕书院成立“益闻社”,他与汉民、斯琛三人也加入该社,成为福州山堂会党加入革命的开始。1905年,他们听说清政府要“割闽易辽”,福州爱国志士义愤填膺。他们在“益闻社”内聚集,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先后参加者达千人之多。这次集会游行,元栋、汉民、斯琛均为头面人物。当清政府福建布政使周莲所得知此情后,滚人搜捕刘元栋等三人,并解散文明社。元栋被迫潜入闽县山中,斯琛、汉民分别逃避至厦门、上海。刘元栋潜入山中后,重新聚集和号召民众,积聚力量,准备起事。不久,他潜回福州,以入学读书为掩护,顷力进行反满活动。是年夏,郑权、郑祖荫、林斯琛等在古榕书院秘密成立“汉族独立会”其口号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别路。”会上郑权作会章的报告,并推选郑权、郑祖荫为正副会长,而刘元陈亦被选担任会务工作,他常常单独一人,走街串巷,或深入乡间联络各地会党,进行反清活动,次年,孙中山派人来福州,与福建革命党人郑祖荫,林斯琛取得联系,商讨成立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事宜,于是汉族独立会遂改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郑祖荫为会长,林斯琛为总干事。会址设在南台梅坞桥南“公益社”内。刘元栋成为首批会员之一,是林斯琛的得力助下。
同盟会福建支兵的成立,使革命党人有了统一的革命组织,政治目标也更为明确。当时革命时机已渐趋成熟,同时清政府对革命党人的防范也更加严密,革命党人不得不注意斗争的策略,要唤起民众,组织和扩大自己的力量,必须先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入手。当时福州南台是商业区,人口密集,房屋多为木结构,经常发生火灾,每逢火灾,清政府从不派人救援,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惨重损失,群众只好自筹建立消防会,众人久慕刘元栋的为人和胆略,推举刘为消防会长。他欣然接受重任,不负众望。一上任就走街串巷向群众宣传防火知识,每逢火警,他立即率消防队员赶赴现场指挥灭火,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使火灾得到及时扑灭。因此,刘元栋名扬乡里,倍受人们的尊敬,救火会也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基地。
1911年春,孙中山决定在广州起义,林觉民回福建,邀集革命党人前往广州参加起义。元栋获悉后,喜不自禁,他恳切地对林觉民说:“吾党亦有今日耶;予所部皆能明大义、必可用,当率同往。”尔后,他对党人说:“时至矣,予将以死报国,愿从者从,不愿者听之。”众人深受感动一致表示:“先生死,某等何敢生!誓相随作雄鬼,赴汤蹈火,唯先生命。”元栋听后感慨答曰:“今日乃见诸子之心,元栋虽死亦无憾矣。”这期间,他加紧活动曾先后到连江、福州郭宅联系党人,共同起义,经过周密安排,决定分两批出发,农历二月十九日,刘元栋等第一批登程赴港。三月廿八日第二批也到达香港,同志碰面格外兴奋,元栋慷慨陈词:“此地去家千里,退不可返,中国兴亡在此一举。”大家听后都很感动,互表衷情,互为勉励,决心与清兵决一死战。三月廿九日晨,刘元栋等志士从香港潜入广州,下午五时半,革命党人在黄兴率领下猛攻总督衙门,他奋不顾身,沿途拼杀,抵总督衙门时,与守卫清兵发生激战,双方各有伤亡。元栋见状,悲愤交加,经奋力激战,刘等攻入督府,两广总督张鸣岐已潜逃,复杀出,至东辕门时遇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部队,他与诸战友一起奋力抵抗,这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7岁。(林建清整理)
(来源:《福州革命烈士传略》)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