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闽都赤子”林瑞武:三十载春秋埋首耕耘剧坛 诗意重现先贤绝代风华

2019-10-17 18:11:5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邱陵
  

  【人物名片】

  林瑞武,1953年出生,福州人,曾为福建生产建设兵团知青、工人、教师。1984年毕业于福建艺校编剧大专班,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曾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副主任,现为省艺术指导委员会成员,民盟福建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闽都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闽都赤子”林瑞武:三十载春秋埋首耕耘剧坛 诗意重现先贤绝代风华

  林瑞武

  眼下,福州闽剧院正铆足了劲筹备排演新编原创剧目《银筝断》,该剧剧本被列入2016年度国家文化部剧本扶持工程,这部精品剧本出自国家一级编剧林瑞武之手。

  林瑞武是活跃在戏剧创作领域难得的既搞理论研究,又有丰硕的创作成果的学者型剧作家。后来,他担任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具体分管全省戏剧创作的组织与辅导工作,费尽心血地帮助一部部剧作登上省级乃至国家级大奖的领奖台。而他的作品也包揽曹禺剧本奖、田汉戏剧奖、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等荣誉。

  创作、研究两不误的他——忙,成为工作的常态,可他却甘之如饴,乐在其中。忘我工作,源自他心底对戏剧的热爱,他把这半生结缘的戏剧比作“漫漫人生路上形影相随、不离不弃的朋友”,因为戏剧令他“有了追求,有了目标,有了安身立命之处;有了友谊,有了自信,有了尊严,有了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与心灵的寄放之处。”他说,“我要感谢戏剧。”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

  日前,福州新闻网《闽都大家》栏目记者来到林瑞武家中,倾听他长达30多年的付出与坚持,领略他饱含深情与思考的“诗剧人生”。

“闽都赤子”林瑞武:三十载春秋埋首耕耘剧坛 诗意重现先贤绝代风华

  2012年9月,林瑞武在曹禺剧本奖颁奖典礼上的留影。

  自幼爱好文学,兵团岁月种下编剧梦想的种子

  林瑞武的文学爱好始于小学。“我是在华林小学念书的,当时似乎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很喜欢看书。”林瑞武的班主任有个大书橱,课余时间,他因学习好,爱看书,而受老师的特别关爱,额外可从中借阅些小说、纪实文学和科普读物,而作文总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常被当成范文朗读给同学们听,还张贴在学习园地里。

  但是,真正给他以文学启蒙的却是文学被禁锢的动乱年代。说来也蹊跷,他因一个偶然的机缘住宿在原福州三中被封闭的校图书馆中,出于好奇心和对文学的热爱,他偷偷掀开藏书柜的封条,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创业史》《三家巷》《苦斗》《红日》《牛虻》《红与黑》等一批中外文学名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被招入福建生产建设兵团,远赴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农场,平时执行武装看押任务,农忙时也得下田干农活,后当了文书,写点宣传报道。很快,他的文学功底被领导所赏识,安排他为团文艺宣传队写些小剧本、小唱词。1972年8月,一纸调令下来,他被调往第三师的邵武贮木场,担任创作员。

  这个贮木场可不一般。“那时候,这是全兵团文体人才的集中地,是三师旗下条件最好的单位。”林瑞武又惊又喜,自己能从一般的兵团劳动、工作中脱颖而出,从事文艺创作,是莫大的荣耀,令人称羡不已。

“闽都赤子”林瑞武:三十载春秋埋首耕耘剧坛 诗意重现先贤绝代风华

  林瑞武在尹桂芳上海居所采访。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过去的兵团创作员不止是纯粹的动笔头。平时,林瑞武还要在制材车间里做工人,搬板皮,绝对的“体力活”,湿冷的冬季,厚厚的手套都磨破了。去伐木场、林场演出时,宣传队的战士们在台上演,他就在后台拉大幕、插换背景幻灯片。

  此间,他创作了《车间战鼓》《竞赛红旗》等充满“革命激情”的小剧目,虽然真正排演的不多,但也给他培养了基本的舞台感觉,更在心底撒下梦想的种子:他要成为一名专业剧作家。

  恢复高考后,恰逢上海戏剧学院招生,林瑞武在战友的帮助下,坐上开往上海的火车去参加考试,不料竞争异常激烈,他名落孙山。“我心里挺酸楚,对自己说,如果再有机会,一定还要去。”林瑞武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真正的圆梦之旅要从1981年算起。当时,福建省艺校首届编剧大专班对外招生,还将延请福建省戏曲研究所专家和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来讲课。林瑞武寄去以前的作品,拿到准考资格。

  “招考只收十多名,通过初试的有150多人进行竞争,除了考语数英基础课,还有专业考试。”林瑞武回忆,在专业考试中,考官当场拿出一幅画,要求在三个小时内完成一个小品剧本,还要求两小时内完成一首诗,最终他凭借良好的兵团创作功底突出重围。

  三年的学习后,他被分配在福建省戏曲研究所,即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前身。1985年,因缺乏戏剧研究人才,所里安排他去北京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理论研究班深造。这两年,他聆听了现代戏剧理论奠基人张庚、郭汉成等名家讲授的课程,看了200多部中西剧目,接受最专业、最高等的系统学习。

  回到地方后,他专攻戏剧研究、戏剧评论,发表了大批理论文章,在国内戏剧界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合著《福建地方戏剧》一书,填补了福建地方戏系统性学术专著的空白。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