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光
往事如烟或者往事并不如烟,新时代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1978年的12月18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一个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把整个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全新时期。
那年的我还只是一个十岁不到的小毛孩,在小山村里放牛打猪草,对中央开什么会不感兴趣也无从知晓。我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家里能给我装一盏电灯,不让我趴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一张“确保安全用电、加速四化建设”的彩色供电宣传画贴在村口的大樟树上。宣传画的上半部是八小张用电常识漫画,下半部是水电站开闸泄洪的画面,一条乳白色的“巨龙”从簿雾里飞窜出来,龙头向上飞腾,而后倒挂下来,四溅的小水珠犹如悬在空中的昙花,在阳光下闪跃,晶莹迷人。
听大人说,水电站大坝里面是空的,人在里面干活,电从人的脚下发出来。每次路过大樟树,我都会盯着宣传画上的水电站看上一会儿,脑子在想“电从人的脚下发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爷爷计算着装一盏电灯一年要多花多少钱。壮劳力的父亲拿的是队里最高的工分,干一天的工分折合成现金三毛钱不到。
扼不过我急盼的心情,爷爷最后答应了我的要求。很快,我家装上了电灯,是15w的那种。在明亮的灯光下,我能明显感到自己的脑筋灵活了好多,作业的质量和速度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电的魅力,也是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愿望变成实现的快乐。 爷爷开心地说,我们家沾了电的光了。
农村实行责任制后的第一年,我家里的粮食史无前例地有了剩余,一天三餐“两稀一干”(两顿稀饭一顿地瓜米干饭)调整为“一稀两干”。这一年,我家的电灯从1盏增加到3盏,从15瓦换成了30瓦,家里添置了第一件工业化的家用电器——半导体收音机。我学校的教室里第一次将普通灯泡换上了日光灯。
1987年,我参军入伍到福州,在这个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省会城市体会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在没有成功先例可以学习的情况下,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破旧立新的艰难探索,踏上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征程。勤劳的福州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福州日新月异的变化,环境绿化、精神文明、宜居城市等,使得福州的知名度有很大的提高。
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迈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示了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决心。
这段时间里,我在福州经历着军队走现代化建设的精兵之路的同时,体验到改革开放理论体系在海峡西岸的实践,见证了东南沿海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感受了福建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地处闽江干流华东地区最大的水电站水口水电站建成后,彻底结束了福建“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历史。水口水电站宛若闽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不断地把光明和希望洒向海峡西岸广袤的东南大地。福州的火电、核电、抽蓄、风电项目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建设了全省500千伏主干网工程,福建电网提前迈上了超高压、大机组、大电厂、高自动化电网的新阶段,电力为福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我在直接从事着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崇高事业,福州也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作为福建电力系统的一名员工所感受到的电力给海峡西岸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内心迸发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我在感到无尚荣光的同时,也深深感到:踏电无痕梦有声。电力,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带来了蓬勃生机和希望之光,福州七百多万人民沾了改革开放的光。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在党内外、在全国上下已经形成广泛的高度认同。伴随着“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铿锵步伐,我们电力员工将用更大的激情,更好的姿态,为每个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前行。
往事如烟或者往事并不如烟。新时代就这样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见证福州全国文明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奋斗和荣誉。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这么辉煌的胜利。我相信,全福州人民都由衷地感受到:中国梦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中国梦的追寻和实现成就了国家和民族的腾飞和荣光,铸就了人民幸福安康的城墙。
新时代、新征程、新福州——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中国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中国前进的道路,而我们每一位福州人民都将沾着梦想之光,拥抱辉煌!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