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越高的家 越来越美的福州城
一
1978年,一个5岁的小女孩常常跟邻居的同龄小伙伴们一起在小巷子里东躲西藏。 小巷子位于西门外白马河西岸,小女孩清晰记得小巷叫“柴巷”(现在西门邮电小区),因她外婆的母亲早年在巷子口开了一家卖木柴的小店而得名。她的叔叔告诉她:更早些年,那里叫“造灶河沿”,因为西岸的居民多是造土灶的,灶头像开口的虎头,叫虎头灶,很轻便,买个抬回厨房,码几块砖头,摆上灶,搁上铁锅,灶堂烧柴就可煮饭了。
小女孩常常站在低矮的河沿看着对岸两棵遮天蔽日的大榕树发呆,数米开外,对岸人家的大门一大清早就悉数打开,她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她从来没去过。对岸,是最熟悉的陌生地。 小女孩更常在小巷子里捉迷藏,因为每户人家屋前屋后都有狭窄到仅容一人通过的巷道。巷道随着屋势缭绕,前后不过两三户人家,10多米的距离,得绕五六个弯,这些弯中又穿插进其他的巷子,每条巷子又有自己的弯弯绕……躲起来,就找不到了——小巷子俨然是天然迷宫。
小女孩家穷,租住在别人家的两间厢房,厨房是与房东儿子一家公用的,卫生间是在小院子里用油毡搭盖的,院子内还有两户人家从两面包围着。夏天,午后的西晒,生生将毫不通风的屋子变成火炉。家中有祖父母、父母、叔叔、她和弟弟,7口人,住在这样的小木屋,她很羡慕一些玩伴住在有影壁的深宅大院里,然而,也有一些玩伴居住条件还不如她。
小巷中段有一座“新村”,不到200平方的地皮上盖起两层楼,分左右两侧,楼上楼下各五户人家,左侧是幽暗的卧室,里外两间各7-8平方的屋子,住着一家三代人,右侧是窄小逼仄同样幽暗的厨房。独立卫生间?不存在的。尿壶、痰盂、马桶是每家的标配,男人和小孩洗澡可以在公共区,女人只能躲在房间里解决了。
二
1984年,女孩11岁,她搬家了,有了自己家的房子。 房子是她外婆给的地皮,祖母拿出靠每月5元“贴花储蓄”存起来的几百元钱,加上母亲卖掉陪嫁的金耳环、金戒指得来的钱,找会盖房子的亲戚朋友们免费帮忙,买来砖瓦沙石水泥,只招待了几顿饭,就把房子建起来了。
砖混结构,两层楼加一个延伸出去的厨房,大约75平方。外墙只涂了水泥,没钱贴那时候显得很高大上的瓷砖;里面白灰粉刷了一遍,楼上地面也是水泥的,没抹光滑,极其粗糙,扫地都“咬”扫把。上下楼的木梯是外婆家给的旧木梯。屋顶是瓦片的,刮台风,下暴雨,里面要下小雨……虽如此简陋,但那是安身立命的所在,一家人从此摆脱仰人鼻息,受人欺负的日子。
在这上下4间,厨房澡堂共处一室,没有抽水马桶的70多平米的房子里,在这一进门就闻到刺鼻煤炭味儿的房子里,在这朝街一侧光线尚可,里面时刻需要开灯的房子里;在这门外从早到晚都有街坊邻居打牌聊天,有三轮车驶过撞击窨井盖发出响声和振动的嘈杂环境里,女孩度过了她的整个少女时期——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最后出嫁。 居住条件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在独立的房子里,她懂得了什么叫做人的尊严。
三
2003年,女孩已是30岁的女人,为人妻为人母。这一年,一家三口搬进了一个有着新世纪建筑风格的小区,这样的小区如春花一般,短短几年间,开遍福州城。
她住的小区不大,但“五脏俱全”,会所、幼儿园、物业管理处、草地、鲜花、树木,一样不缺。小区对面有全市最大最好的超市,附近有山地公园,几百米外,就是闽江岸绵延几百公里的美丽江滨。
她家在5楼,没有电梯。房子120平方,房间动静分离,功能齐全:三房两厅两卫双阳台。在这样的屋子里,所有的操劳都心甘情愿,更何况全明的户型,白天,走到哪里都不需要开灯。母亲一家也搬迁到同一小区,过上了不需要每早倒马桶的幸福时光。
窗外有榕树、樟树、芒果树、桑树、棕榈树,还有高过楼房的泡桐树,大树成林,一年四季,或绿树长青,或开花结果,生态环境极佳。有时候,她会连续几天透过窗户观察隐藏在树林中的好几对雉鸡将邻居种的木瓜,一颗颗偷吃掉。
窗外,更有一片开阔的天空,随时可以饱览天上万千气象——不论是做饭,还是在读书、写字。这样的时候,女人总是忍不住拿出相机,奔向阳台,留下最美的瞬间。 她有一颗知足的心,以为这房子好到了极致,可以住一辈子。
四
2018年,女人45岁了,这一年初,为了孩子就近上学,她又乔迁新居,是西二环路边上,公婆拆迁7年后的安置房,她住在26层。 她从未想过自己竟有机会住那么高的楼房——过去,这样的高楼是有钱人的专利,她也曾羡慕过住高楼的人时不时在朋友圈发布的别样风光。
如今,她也可以坐在自己客厅观赏窗外风景。外面,远山近楼,绿植繁茂,西湖左海镇海楼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楼房高高低低,耸落有致。天朗气清,空气通透的日子,20几公里外的鼓山最高峰屴崱峰亦能清晰看到。夜晚,福州城的夜景都呈现在眼前。清晨,云雾乍起,眼前的开阔空间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
登上32层的楼顶,发现福州城被浅黛色的高山包围在怀里,周围所有的高楼,都是如她这般的安置房。
原来,高楼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居家,如她这般的小老百姓,也可以通过旧房拆迁改造,获得更好的居所。
这个女人就是我。
40多年房屋变迁,心怀感恩,感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所有人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幸福,居住条件不断升级换代的党和国家政府。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