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食品为何频中招?春节疫情会重来吗?权威回应来了
近期,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为何频繁出现这一现象?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解释了两个主要原因。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中国疾控中心、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负责同志及专家出席,介绍冷链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李宁称,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暴发期,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
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近期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李宁指出,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在加强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成效,经过加大监测以及其他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处置,从而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总的来看,阳性率也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
图为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工作人员进行检测。 (资料图) 史静静 摄
进口冷链食品新冠阳性率不到万分之一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在发布会上表示,各部门、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近期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就增加。她强调,总的来看,阳性率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
未发现因直接食用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冷链食品的消毒是针对食品包装表面,主要是预防在流通环节可能面临的接触感染风险。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他表示,消毒是把病毒灭活,灭活以后核酸可能仍然存在,所以做核酸检测时仍然有可能阳性,所以碰到消毒后的核酸阳性不要过度紧张,因为消毒能够灭活病毒,但并不是破坏核酸。
国家卫健委:近30天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 是此前30天的7.5倍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发布会上表示,近30天,中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多数病例来自聚集性疫情,疫情传播呈现出“从物到人”和“从人到人”并存的特征。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米锋表示,将继续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处置。
工作人员深入番禺区大罗塘冷库对进口冻品进行入库前的消杀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供图
吴尊友:应急性疫苗应用可预防聚集性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内发生一些零星散发的病例也是常态化防控中的常见现象,如果想完全避免是非常困难的,但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把聚集性的散发事件减少。他强调,要把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落地;加大监测检测力度;一旦出现零星病例,很快采取措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此外,随着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应急性的疫苗应用也可以预防类似现象的发生。
吴尊友谈春节假期疫情防控:有信心防止疫情卷土重来
吴尊友称,进入冬季以后,应该说全球疫情形势不乐观,全球面临着大考,中国也面临着大考。零星病例发生是常态化防控下的正常现象,在过去11个月我们经历过,也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像国庆节有6亿到7亿人的大流动,没有出现疫情反弹。现在进入冬季,接下来又是春节的人员大流动,只要人群中没有感染者就不会发生重大的疫情。
吴尊友指出,总结过去11个月的经验,我们有信心防止出现疫情卷土重来,防止出现2020年年初那样的严重疫情。做到这些还是要把科学防控的措施综合应用,概括起来是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突出重点,使得我们的防控措施“精准狠”,能够及时发现,能够第一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未发现直接食用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2020-11-25 16:02:50)
- 进口冷链食品新冠阳性率不到万分之一(2020-11-25 15:50:13)
- 全国进口冷链食品抽检新冠阳性率不到万分之一(2020-11-25 15:43:04)
- 进口冷链食品怎么到市场?看看马尾冷链物流中心怎么做(2020-11-24 16:40:10)
- 福建全面摸底排查进口冷链食品安全 这些防护知识需掌握(2020-11-24 15:10:13)
- 福州市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流通环节防控(2020-11-24 08:31:08)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