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宁德杉洋: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魅力

2020-09-21 10:41:32  来源:东南网
  

宁德杉洋: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魅力

  杉洋古城墙

宁德杉洋: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魅力

  杉洋文昌阁

宁德杉洋: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魅力

  蝉林祠

宁德杉洋: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魅力

  百廿间“福”字

宁德杉洋: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魅力

  杉洋老街

  东南网9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杨远帆 文/图)从宁德城区出发,驱车向古田县方向,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前行一个多小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巨型石碑便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杉洋。

  杉洋始兴于唐代,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漫步山水环绕的秀美乡村,记者发现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正借用千年的时光流转,向人们述说着这方钟灵毓秀之地穿越历史长河彰显的文化魅力。

  祠堂尊教化传家风

  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也是国人灵魂的栖息地。自唐宋以来,在杉洋这一方土地上,余、李、彭、林四大姓都在繁衍生息的吉地建有十分壮观的祠堂,以感念祖德宗功。因南宋时余氏还出了状元余复,杉洋因此被称作是“状元故里”。

  记者慕名前来杉洋时,恰逢台风登陆前夕,雨时断时续,潮气裹挟着古人的故事从历史深处而来。当地文史专家说,余氏是杉洋第一大姓氏,从开基祖余焕至第五世祖余褐,经五代人薪火相传,逐渐奠定了稳固的基业,让杉洋这块风水宝地成为宜居之所,也吸引其他姓氏来此定居。

  为奉祀余氏祖先而建的蝉林祠,距杉洋镇杉洋村3公里,始创于宋景德四年(1007年),后经多次修缮,原始面貌保存较为完好,文人墨客常来瞻仰。这座千年宗祠位于狮岩山狮首之下,宗祠前旗杆夹林立,大门两侧一副对联“狮嶂钟灵持厚,蝉林流泽孔长”格外显眼。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御笔赐题的“檀越主尚书堂”竖匾悬挂在祖厅,“状元及第”竖匾悬挂在二进的科名阁上,北宋名臣范仲淹也在此留下两副名联。

  人以地盛,地因人传。“蝉林祠保存着一部完整记载杉洋余氏千年传承历史的家族谱志,经过四十几代人的13次精修完善,其中的许多重要文献多处填补了地方志的空白,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文史专家说,这里每隔5年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传统祭祖仪式。

  入闽始祖李诲系唐开成二年(837年)状元,凤林祠是李氏后人奉祀他的祠堂。有着李唐王朝遗风的凤林祠,位于杉洋村3公里外的风林山下,为宫殿式木构建筑,始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是古田县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十大名祠之一。

  拾级而上,祠堂正门两侧的一对石鼓,让人过目难忘。往里走,细腻的雕刻工艺令人惊叹,风格别致的藻井也是一景。正殿内,“状元及第”鎏金直匾悬于正中,梁间悬有“科名登弟”“文臣武职”“清廉官宦”等牌匾,处处浸润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精美建筑谱写春秋

  在杉洋尚存的200多座明清古民居中,积庆堂和百廿间颇具特色。

  坐落于杉洋村积庆路12号的积庆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由当时富甲一方的大酒商余题所造,历经170多个春秋,主体结构保存完好。据文史专家介绍,厅堂牌匾和对联是折射积庆堂家族史的点睛之笔,弥足珍贵。其中,厅堂正中“积庆堂”匾额为清咸丰庚申年(1860年)古田知县姚大元所赐,居中曾高挂雕有双龙的“奉天诰命”圣旨箱。牌匾“枌榆扬辉”则是闽浙总督、福州船政总理左宗棠所赐。

  “作为杉洋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百廿间是一座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创业有成的有力象征。”文史专家说。由余题侄儿余金财建造的百廿间,内柱础上雕刻有生动的八仙等图案,墙上的塑像栩栩如生。后天井壁上有一个大大的“福”字,寄托着主人对家族和子孙的无限祝福。不过,这座有着120个房间的大房子,如今少有人住,有的房间已被拆去或改建。

  县丞山下的文昌阁,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为三层三檐六角攒尖顶塔形砖木结构,远远望上去,蔚为壮观。前面建有和古代学宫前一样的泮池,跨以石拱桥。

  与全国许多地方的文昌阁相比,这里的文昌阁独具特色。因为文昌阁内除了供奉文昌星外,还同时奉祭着孔子、朱子、关公三位圣人,阁内一副长联写得好,“孔夫子、朱夫子、关夫子,三位夫子;写春秋、看春秋、继春秋,一部春秋”。

  传说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告老后曾游历古田,临走时赠给古田一条谶语:“蓝田(杉洋镇别称‘蓝田’)应有县,古田必成州。”在刘伯温去世130年后,杉洋修起了城墙。“一个乡镇筑有城墙,这在全国来说实为罕见。”文史专家说,杉洋还因此摘得“山乡第一城”的美誉。

  古墓承载乡情归途

  在杉洋村周边青山上,散落着300多座古墓,那千姿百态的形制和格局都有其各自的文化内涵。文史专家表示,古墓的碑、柱、屏、匾,其文字、书法、石雕,无不体现着墓文化艺术。作为寄托哀思、凝聚亲情、祈求繁昌的平台,古墓承载文化,延续文脉,让乡情有归途。特别是一些名人的墓葬,更值得我们透过一抔黄土,穿越时空,去感受一点玄秘的灵气。

  位于杉洋镇西南夏庄村伏龙岗的林朝聘墓,为清道光诰授奉政大夫、民族英雄林朝聘与其长兄合葬墓,于同治元年(1862年)由皇帝钦赐而建。林朝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于英军连续攻陷沿海诸城,众多守将弃城而逃的危急关头,单身赴敌舰,大义相责,呵斥退敌军,为后人所颂扬。

  林朝聘的墓区占地面积442平方米,规模宏大,呈“太师椅”墓形,整墓用青石精砌,如今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杉洋镇利洋村旁一座不起眼的山冈上,掩藏着一座古朴简约却又颇具代表性的古墓——金山饶公墓。这座始建于清代乾隆丙申年(1776年)、呈“风”字形的古墓,长眠的是古田、屏南两邑的饶氏祖先之一饶公。据《金山饶公墓序》记载,饶公自幼父母双亡,孤身一人四处求学闯荡,成年后回归杉洋兴基筑屋、开垦田亩、成家立业,“治外者,既勤强理于朝夕;治内者,忧劳纺织于宵旰”。历经多年发展,饶公连得三子,皆有成就。从此以后,饶家兴旺发达,子孙延绵,成为蓝田境内的名门望族之一,还与余、李、林三大家族共同捐修重建了蓝田书院。

  如今,饶公墓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墓前立起重新篆刻有《金山饶公墓序》的石碑。游人到此饱览杉洋乡野风光的同时,心中也不免对这位躬耕开发杉洋的先人多一分敬仰之情。

【责任编辑:苏雪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