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18万毫升!这就是福州人的热血!

2020-09-08 15:21:34  来源:福州晚报微信
  

  福建省血液中心9月4日发出血库紧缺的消息后,福州不少爱心市民前去献血,两天内共有582位爱心市民到各个爱心献血屋表示要献血,其中506人最终成功献血,18.35万毫升热血汇聚,缓解了血库紧缺的情况。

18万毫升!这就是福州人的热血!

▲9月8日上午10时的血液库存图(省血液中心供图)

  临床血液供应缺口

  一度达40%-50%

  9月4日,省血液中心发出血库紧缺的消息,夏末初秋,天气炎热程度略缓解,然而温度的下降并未让街头献血人数上升。此前近一周,福州地区平均每日仅150人献血,临床血液供应缺口达40%-50%。

  “榕城血液库存各型紧缺,急需大家伸出援手,共同献出热血。”省血液中心发出应急招募短信,呼吁省直无偿献血青年突击队等应急献血者,到就近献血点,参加无偿献血。

  爱心市民行动起来

  有的全家一起献血

18万毫升!这就是福州人的热血!

▲孩子陪着爸爸去献血(志愿者 张华 供图)

  榕城市民们看到后当即行动起来。有的全家齐上阵,儿子和女儿一起陪着爸爸献血;有的是跟着闺蜜一起去献爱心;有的是夫妻一同去献血小板,老婆血小板数不够,干脆做起了献血服务志愿者,一边为献血者现场服务,一边陪伴老公献血小板……

18万毫升!这就是福州人的热血!

▲附一医院儿科医生(右一)带着刚刚上大学的儿子,一起去献血(志愿者 叶少卿 供图)

  上周末的“献血大军”中有一对父子,他们9月6日上午一起去茶亭献血屋献血。父亲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儿科医生李清盛,当时刚刚下夜班;儿子是华东师范大学大一新生,即将离开福州,去学校报到。当天父子俩一起献血。

  “我们夫妻都是学医的,儿子18岁,身体健康,可以献血了,就带他来了。”李医生说,献血可以救人,还有益健康,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他从学医开始就养成了献血的习惯。从医20多年,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一般每年会献两次全血,一次400毫升。

  A型、O型血仍紧缺

18万毫升!这就是福州人的热血!

▲丈夫陪妻子去献血(志愿者 张华 供图)

  今天,福州晚报记者从省血液中心获悉,最新的血液库存状态为:A型、O型仍紧缺,B型、AB型偏少。

18万毫升!这就是福州人的热血!

▲固定献血点

  省血液中心提醒,近期有意向参加无偿献血的广大爱心人士,仍要做好科学防护,错峰到就近献血点献血。同时,在献血前请出示“八闽健康码”。

18万毫升!这就是福州人的热血!

▲其他献血点开放时间

  接下来,为确保血液安全和献血者健康,省血液中心将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及健康检查工作。省血液中心还公布了9月6日-9月13日福州市献血点开放安排(具体如图所示),方便爱心市民提早安排。

  献血须知

  献血前注意事项:

  献血前一天要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前要把两手臂洗干净;在献血前一天及献血当日不饮酒、不服用药物,也不可空腹献血,可吃些清淡食品,如面包、稀饭。

  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注意事项:

  捐献机采血小板前一天献血者应有较充足的睡眠,献血前一餐勿食脂类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豆浆、油条、肥肉等)、勿饮酒,一周内没有服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等。

  有以下情况的献血者请居家观察或就近就诊,暂缓献血,请予以理解、配合:

  28天内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中高风险地区旅游或居住史的;

  28天内您所居住的小区有确诊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28天内有接触病人、疑似病人(有发热、乏力、咳嗽、寒战、腹泻、肌肉酸痛等症状的人群)、尚处于医学观察期的人员(包括境外入境人员);

  28天内有接触野生动物;

  28天内有发热、咳嗽、寒战、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或者感觉疲乏不适;

  确诊为新冠肺炎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处于痊愈后3个月内;

  确诊为新冠肺炎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处于治愈出院后6个月内。

  如献血后14天内有发热、干咳、乏力、气促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症状或被要求隔离时,请拨打电话18050320903回告省血液中心。

【责任编辑:朱幸宇】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