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闽宁协作24载 海风吹绿黄土地

2020-09-04 15:44:23  来源:光明网
  

  山海携手,共谋小康。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东部与西部之间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扶贫协作,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源源不断地输入西部,扶贫协作之花在广阔的西部大地上傲然绽放,为加快西部贫困地区的减贫进程,促进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区域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东西部扶贫协作,也由最初的东部单向帮扶西部拓展为东西部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局面,由最初主要是政府间的援助行为拓展为社会各界多形式、宽领域的广泛参与的新格局,创造了“闽宁模式”等成功范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4年,百年中近四分之一的长度。自1996年以来,福建和宁夏,携手走过了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征程中最关键的24年。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走进扶贫车间,同正在加工制作纸箱的村民们亲切交流。这个由福建泉州德化县援建的扶贫车间,是闽宁协作中一百多个扶贫车间中的一个。

  24年来,由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由起步时的单向帮扶拓展为两省区双向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由资金、教育和医疗资源帮扶延伸至市场参与、产业融合,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渐次丰富,“闽宁模式”成为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典范。

  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推动下,通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贫困人口减少93.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0.47%。“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闽宁协作24载 海风吹绿黄土地

  宁夏海原县史店乡田拐村是闽宁协作示范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摄/光明图片

  24载携手,“闽宁”二字成为固定搭配

  近段时间,讲述“干沙滩变金沙滩”奇迹的电视剧《闽宁镇》,正在紧锣密鼓拍摄中。

  就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西侧的荒滩上,20多个土坯院落搭建了起来。剧中人物马喊水的“家”里,仅有的几件家具摆设最大化还原了20多年前的模样:一切都散发着被贫困缠绕着的无奈和悲壮。如今,再回到三百公里外的西海固,也寻觅不到记忆中的场景了,迁出地已草丰林茂,被青山替代。

  20多年过去,西海固的移民在闽宁镇的新家园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小康生活。闽宁镇原隆村村民海国宝感叹:“我们搬出穷窝窝,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从剧本到现实,闽宁镇的变迁集中展现了闽宁协作24年给宁夏带来的深刻改变。

  24年间,两省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总结帮扶经验,解决重大问题,制定帮扶举措,督促成果落地见效。

  闽宁协作,是两省区每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工作的“一把手”工程。仅2019年,福建省委就有7次常委会、4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18次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闽宁协作;宁夏党委、政府相关会议都将闽宁协作作为最重要的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贯彻部署。

闽宁协作24载 海风吹绿黄土地

  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长城塬食用菌园区,从农民成长为技术员的庞会勤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菌种生长情况。得益于福建专家的指导,园区建立起了菌种培育、食用菌生产、分拣包装、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循环产业链,生产的杏鲍菇、鸡腿菇、袖珍菇等畅销兰州、西安等地。

  菌菇产业在宁夏扎根,离不开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1997年,抱着科技改变贫穷面貌的信念,林占熺带着六箱菌草种子来到宁夏贫瘠干旱的南部山区,经过无数次试验,将“水土不服”的菌菇在当地试种成功。20多年间,一株菌草植遍宁夏山川,菌菇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群众脱贫的“致富伞”。

  24年来,福建省先后选派11批183名挂职干部到西海固,2000多名支教支医支农工作队员、院士专家等参与闽宁协作。福建省财政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19.36亿元,对口帮扶市县区投入7.11亿元,修建了一批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支持建设了闽宁镇和110个闽宁示范村,援建医院、卫生院(所)等项目323个,近60万宁夏贫困群众受益。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既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党对扶贫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福建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黎昕说,以闽宁协作为代表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4年来,“闽”和“宁”两个字因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紧紧连在了一起,历经时间沉淀,成为一个固定搭配,一个执手相携、深情协作的代名词。

  24载接力,交往深度造就协作厚度

  从福建帮助宁夏贫困地区打下第一眼水窖、建起第一所希望小学,到福建企业家陈启德在贺兰山下酿出葡萄酒、第一个宁夏特色产品展示馆在福建落户……闽宁协作在越来越密切的你来我往中,不断走向深入。

  早在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推进东西部对口协作的战略部署。作为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明确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1996年国务院文件提出的原则为12个字,即‘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而福建确定闽宁协作原则时发展为16个字,增加了‘长期协作’4字。”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蒋文龄说,此后,国家几次调整东西部对口协作关系,但宁夏和福建的协作从未变化,正是这种长时间的深度协作,造就“闽宁模式”的厚度。

  省对省、市对市、县对县、乡对乡、村对村……目前,福建30多个县(市、区)先后与宁夏9个贫困县(区)结成帮扶对子,105对乡镇、134对建制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这种深度协作,使帮扶触角一直下沉延伸,直抵“神经末梢”。

  固原市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曾叫“烂泥滩村”,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的帮扶下,短短几年,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种植扶贫基地,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彻底改观。“这都得益于闽宁协作带来的机遇。”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说。

  除了涵江村,在宁夏,南安村、惠安村、泉港村……这些因闽宁协作焕发新生的村庄,都以福建的地名为名,将这种跨越山海的深情永远刻画在了宁夏的大地上。

  24年来,从经济民生到科教文卫,从政府推动到市场接棒,“闽宁模式”从一开始就引入了最活跃的市场要素。

  2012年,在闽宁挂职干部牵线搭桥下,福建企业家林小辉在固原市隆德县投资建设闽宁扶贫产业园。园区建成后,福建企业家成了他最早的动员对象。

  基于当地资源禀赋,中草药加工企业来了、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来了……园区引进企业51家,其中闽籍企业12家。2019年,园区解决就业2213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277人。工厂化生产不仅带动农户种植增收,还通过产销对接解决当地农副产品“卖难”。“借助闽宁协作,闽商也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实现了互利共赢。”林小辉说。

  “在东西部地区的深度协作中,基于双方资源优势结合的产业互动,是帮助西部脱贫和东部产业转移实现双赢的有效方式。”蒋文龄表示。

  近年来,闽宁两省区合作建设了一批闽宁产业园(城),签订50多项投资协议,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轻工、风力发电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目前,福建在宁夏企业5700多家,安置当地劳动力就业10万多人,闽籍在宁从业人员8万多名。

  24载沉淀,新时代展现全新作为

  2020年2月27、28日,来自宁夏六盘山区的315名劳务人员,从固原乘坐包机飞赴福州。

  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形势下,今年以来,闽宁两省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大劳务协作,齐心协力开设返岗通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在福建,宁夏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就业时可享受当地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福建对每年在闽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给予相应的交通补助和就业奖补。

  在宁夏,有关部门对闽籍企业全部摸底,对疫情造成生产经营困难的,逐一帮助解难题。截至2020年7月,宁夏共向福建输送190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其中1482人为新增就业。

  “历经24年的闽宁协作已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副教授陈晓斌认为。

  8月,由福建融侨集团在固原投资建设的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养殖示范区试运营,通过发挥福建企业在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嫁接宁夏肉牛养殖资源,重点打造牛肉品牌,促进固原高端肉牛养殖业深加工。

  自2019年起,闽宁两省区以消费扶贫为切入点,通过线上线下发力,开始在区域合作中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2020年5月,宁夏优质特色产品泉州展示展销中心开业暨盐池县消费扶贫农产品展销活动在泉州市洛江区举办。宁夏盐池滩羊肉、小杂粮、黄花菜、葡萄酒等特色产品吸引了不少福建居民。

  目前,已有22家宁夏农特产品展示展销馆在福建各地落户。2019年,福建采购、销售宁夏9个贫困县和永宁县农特产品10.76亿元,带动2741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消费扶贫总额依然达到8.4亿元。

  宁夏扶贫办主任梁积裕表示,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绝对贫困将逐渐成为过去时,但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深化区域合作的全局,这项始于扶贫的协作机制,将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光荣的使命。(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高建进 张文攀)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3日 05版)

【责任编辑:苏雪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