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漳州东山:老歌新唱,古老歌册“东山再起”

2020-08-13 14:37:16  来源:福建日报
  

漳州东山:老歌新唱,古老歌册“东山再起”

  在东山县铜陵镇孙氏大厝内,蔡婉香(前排右一)和爱好歌册的姐妹们一起表演。肖国和 摄

漳州东山:老歌新唱,古老歌册“东山再起”

  黄春慧(右四)时常参加歌册进校园活动。  受访者供图

漳州东山:老歌新唱,古老歌册“东山再起”

  现代的东山歌册,在唱的基础上加入了肢体动作表演形式。  受访者供图

  “人民公仆谷文昌,精神多像木麻黄,一生贡献给人类,生态海岛播绿人……”

  日前,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在东山县开幕,子活动“中国东山岛”全国摄影大展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歌册再度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摄影家的聚焦。在东山县铜陵镇的孙氏大厝内,十余名妇女手执册子,用方言动情演唱着。曲音袅袅婉转,唱腔拖曳流畅,引人驻足。她们所吟唱的,正是新编的东山歌册《木麻黄——文昌树》。

  歌册“七言成句,句句成诗,唱之如歌”,是东山县特有的曲艺。新时代的演唱者们,将谷文昌在东山的功绩编成歌册,让古老的歌声唱出崭新的曲调。

  【口口相传 海岛风味】

  东山歌册起源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歌册。据东山县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游明元介绍,歌册由潮汕传入的具体时间尚有争议,相传明朝初年,铜山(东山岛旧名)就已成为南来北往的商船经常停泊的港口,时间一长,以吟咏和即兴咏唱为表演形式的潮州歌册便随着商船来到了蝶岛,其曲调在民间歌手的演唱中不断嬗变,融入南音等音乐的元素,渐渐成为别具地方特色的东山歌册。

  旧时,东山歌册主要在妇女中流传甚广,被认为是妇女生活的教科书。通过听唱歌册,东山女性认识历史、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学做人、知善恶、识礼仪等,一代代足不出户的妇女就靠着口口相传的歌册故事,滋养贫瘠的精神世界。

  “歌册曲调悠扬,歌文通俗明快,易唱易读,朗朗上口,深受广大东山妇女喜爱。”游明元介绍,“男人出海捕鱼去了,女人就会在‘月上柳梢头’之时,三五成群围坐一起,一边织网、捻线,一边聆听、吟唱独具海岛风味的歌册。”

  80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册(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老歌星”蔡婉香,回忆起年轻时唱歌册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每天夜幕降临,岛上歌册场盛行,到处一片歌册声。左邻右舍、男女老少不约而至,屋里屋外甚至能围坐着三五十人。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与姐妹们一起唱歌册,一人唱一个多小时,一直唱到半夜后。”她说,听歌册与听故事一样,让许多人上瘾。

  【几成绝响 熬过寒冬】

  解放后至上世纪60年代,是东山歌册第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东山县文化部门更加重视对民俗文艺的扶持,组织群众唱歌册、听歌册。1963年,东山全县建有近百个歌册场。此外,新歌册《红珊瑚》《红灯记》《南海长城》《白毛女》等作品也应运而生。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社会变迁,辉煌一时的东山歌册此后遭遇重挫,几成绝响。尤其在“文革”时期,歌册被打成“四旧”,歌册唱本被大量焚毁,致使原版留存极少。老“歌手”大都视书如命,常把歌册唱本作为随葬品,加上唱歌册“传内不传外、传女不传男”等规矩,歌册的保护和发掘工作陷入停滞。

  “当时,谁唱歌册就要做检查。我冒着被戴上‘牛鬼蛇神’黑帽的风险,偷偷藏下了五本心爱的歌册。”蔡婉香说,随着大批老“歌手”去世,唱歌册的活动也大为减少,“几乎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左邻右舍再也没响起悠扬的闽南小调,百余家歌册场也消失了”。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歌册才重新回到东山百姓的生活中。尽管各种文艺形式已呈“百花”齐放之势,蔡婉香等人仍坚持传唱歌册,并在演唱技巧上融入创新,结合东山风土人情继续创作新作品,伴着歌册走过了艰难的传承岁月。

  【新创歌册 唱响东山】

  在新世纪,东山歌册获得了更多关爱。2006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年7月,蔡婉香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东山县将歌册列为地方曲艺重点保护项目,组织人员搜集整理歌册唱本和流散于社会的口头作品。

  在继承、弘扬传统曲目的同时,“老歌新唱”成为东山发展歌册艺术的主要方向。“我们不仅要保留历史传统剧本的传唱风味,更要注重新编现代歌册的创新、传承,并结合党和政府各时期中心工作,以歌册的形式进行编制,使上级的精神更容易传达给群众,在广泛传唱的同时达到宣教、动员的效果。”国家级非遗项目东山歌册代表性传承人黄春慧说。

  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优秀的新歌册层出不穷。2014年,福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林如东编撰了一曲通俗易懂的歌册《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沈舜友先后创作出版了长达25万字的东山歌册《玉二妈传奇(上、下集)》和30多万字的《黄道周(上、下集)》等作品。2018年,在谷文昌诞辰103周年之际,沈舜友深入镇村基层采风,搜集整理谷文昌1958年至1963年带领东山干部群众根治风沙造福一方的感人故事素材,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创作出《木麻黄——文昌树》《谷文昌:阵阵饭香番薯宴》等合计近一万字的七言诗句歌册,将谷公的功绩和东山人民的感怀永远镌刻在歌册唱本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歌册已成为东山精神文明建设的活跃载体,我们活用非遗,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人们的心田。”游明元说。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东山文艺工作者和歌册传承人编创了《祖训家风》《道德·楷模》《东山十八景》《颂劳模》《双拥共建》等30多本新歌册,它们弘扬谷文昌精神,歌唱魅力新东山,在群众中逐渐传唱开来。

  如今,东山歌册已经有了一批年轻的“歌手”,歌册校本课程也进入了各所中小学,传承人定期走进校园教唱歌册。东山县现有歌册传习中心7个,经常参与和组织传唱活动的有150多人。(东南网记者 陈惠华)

【责任编辑:苏雪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