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2020-03-01 13:58:44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2月29日,是第三批厦门医疗队援汉抗“疫”的第20天。

  负责协调对接厦门医疗队后勤保障的光谷交通联络员魏琦告诉记者:“尽管进出都戴着口罩,看不见他们的样子,但他们绝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他们就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让人特别感动。”

  联络员是24小时入驻酒店,随时为医疗队提供协调服务,所以在日常交流中,魏琦也了解到一些发生在医疗队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温馨故事。

  陈志妹:没想到纸尿裤也可以帮助到病人

  厦门市第五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陈志妹,2月9日被分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面对着50多个病人,她迅速适应环境,投入到紧张的护理工作中。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有一位80多岁的重患爷爷,戴着呼吸机,每天只能在床上解大小便。细心的陈志妹见他纸尿裤快用完了,第二天就将自己的纸尿裤送给他,“您放心用,如果还需要什么生活用品,随时跟我说,我尽可能帮您想办法”。

  看见爷爷开心地笑了,并竖起大拇指与陈志美合影,陈志妹说,“感觉自己做的这些小事都变得很有意义。纸尿裤本来是我自己用,想有更多时间服务病患,也为了少去几次厕所,所以出发前,备了很多成人的,没想到也可以帮助别人。”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长时间周而复始的护理工作,让病人们深受感动,他们也想为这些任劳任怨的医护人员做点什么。一位积极乐观的大叔,告诉陈志妹,他非常感谢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现在身体恢复得非常好,都可以下床运动了。他说自己是一名摄影工作者,等这次疫情结束,要去厦门找她们,并帮她们拍高清美照。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这天,大叔看见陈志妹忙完了手上的工作,便要教她们打太极拳,说可以增强体质,在他的感召下,医护人员模仿着他的动作,一招一式做了起来。

  陈志妹说,“那一刻,我们甚至忘记自己是在隔离病房。他们乐观的心态,也让我们感受到不远方的胜利正在向我们招手。在这里,我们不仅是医患,我们更像亲人、像朋友,像战友,我们有信心,携手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李阿美:像女儿一样给老人擦洗

  在为医疗队提供协调服务的同时,联络员魏琦发现,这些护士做得远远不止工作上的护理。

  长时间住院治疗,一些年纪大的老年病人虽然可以得到周到的吃住和治疗,但由于特殊时期,受疫情的影响,医院不能设置陪床看护。洗漱就成了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不好意思启齿的事。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李阿美,一次偶然间听到病房的33床阿婆说想要擦澡。阿婆病情比较重,用着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并且还在输液,没办法自己擦澡。李阿美遂主动提出帮她擦澡。阿婆一直说不好意思,但是李阿美却说,“其实这真没什么的,我在ICU已经做习惯了这些生活护理的事情,您放心,不必有负担。”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李阿美细心地、轻柔地给阿婆擦洗身子。忙完以后,她仿佛蒸了一次桑拿,隔离眼镜蒙上了厚厚一层雾气,防护服也因为汗水贴在了身上。隔壁另外一位阿婆跟李阿美开玩笑说:“小姑娘,现在你比她还喘,要不把无创呼吸机借你用?”

  张巍:让我的漫画温暖他们的心

  厦门市第五医院儿科护士张巍,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总是想方设法开导患者,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其实很多病人是需要鼓励的,不管是口头的、还是其他的方式,我们的鼓励,对他们的恢复非常有帮助。”张巍说。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感动!这群厦门“白衣天使”对病人像亲人

  除了日常鼓励外,张巍想到,可以发挥业余爱好,用画画作为陪伴病人的精神寄托。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用水笔和便利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了一系列给患者加油打气的漫画。

  患者们收到礼物,觉得非常温暖,深受鼓舞。“有些病患就把这些画,放在自己枕头边,他们喜欢,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张巍说。

【责任编辑:傅亦静】
相关新闻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