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9月投用 鲁迅5篇文章入选

2019-08-27 15:26: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7日电(冷昊阳 郎朗)伴随着9月开学,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也将走进部分省份的高中课堂。

  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有关工作情况。据介绍,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将于2019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在北京、上海等6个省(市)率先投入使用,其他省份将陆续全面推开。

  作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语文科目,新教材长什么样?将重点学习些什么?

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9月投用 鲁迅5篇文章入选

  三科统编教材样本 冷昊阳 摄

  语文教材共5册 其中2册为必修

  在发布会上,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介绍,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

  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覆盖6个学习任务群。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

  温儒敏介绍,在选文标准上,统编教材选取导向正面、文质兼美、深浅适宜,具有经典性和时代性的文章,积极弘扬正能量。在选文结构上,统筹安排各类选文比例,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防止文化虚无主义。

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9月投用 鲁迅5篇文章入选

  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 冷昊阳 摄

  新版语文教材学什么?

  在了解过新教材的外观和编写体例之后,更让网友感兴趣的是,新版语文教材要学些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文占比近五成

  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

  温儒敏称,统编教材的选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

  在数量上,语文统编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

  这么多的古诗文,全部要求学生会背诵吗?对此问题,温儒敏解释,这些古诗文并不是全部以课文的形式出现,也并不要求学生全部背诵。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数量为20篇。

  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作品

  ——鲁迅没走!

  之前网络上曾有谣传,鲁迅的作品将从教材中去除,不过记者发现,在统编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依然在列。

  温儒敏介绍,鲁迅共有5篇文章入选统编教材,其中包括《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等。

  此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也同样入选。

  “教材选取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作品,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凸显革命理论文章的指导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温儒敏称。

高中语文统编新教材9月投用 鲁迅5篇文章入选

  统编语文教材中收录的鲁迅文章。 冷昊阳 摄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袁隆平、屠呦呦来了!

  同时,教材还注重选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

  这些课文,有的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展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如《哦,香雪》;

  有的讴歌时代楷模,赞颂自力更生、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有的反映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体现出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国外优秀文化

  ——《百年孤独》《哈姆雷特》等经典作品入选

  统编语文教材的国际视野也是其一大特点。小新注意到,教材选入了十多篇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有《复活》《百年孤独》《哈姆雷特》《致云雀》等。

  温儒敏介绍,对于这类作品的选取,重视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分析,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文化鉴别力。(完)



【责任编辑:陈然】
相关新闻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