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省福建:让濒危剧种活下来传下去
四平戏《天子图》
在戏曲大省福建,大腔戏、四平戏、平讲戏、北路戏和梅林戏均属于濒危剧种。这些珍贵而独有的戏曲艺术,是中国戏曲剧种群中的“独生子”,虽然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人们对其研究仍相对薄弱,保护力度亟待“加码”。
由省文联发起、省剧协组织推进的福建濒危剧种抢救工程于2013年正式启动,一大批老艺术家、从艺者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进来。其中,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经过艰苦整理和田野补充调查,对部分濒危剧种进行了一次摸底,其研究成果近期结集成《福建濒危剧种丛书》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以创造性改编移植接续文脉
剧团生存以剧目演出为基础,剧目演出是剧团经济来源和社会影响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发展,文学表现力弱的陈旧传统戏剧目形式,大都无法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改编传统剧目、移植优秀剧目,使演出保持鲜活态势,是剧种、剧团最重要的生存之道。”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叶明生说。
作为闽东语系特有剧种,平讲戏表演诙谐本真,富有生活气息。因种种原因,平讲戏在福建戏曲舞台上已缺席半个多世纪。
“屏南、福安两地能搬演的平讲戏剧目数量有限,年轻一辈平讲艺人可资参考的表演艺术资料很少。”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邱剑颖说,平讲戏老艺人年事已高,急需挖掘抢救相关剧本、曲谱和技艺。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罗金满说:“大腔戏剧目除保留宋元南戏的痕迹及明传奇格式外,还保留话本文学的格式,很有研究价值。大腔戏传统剧目流失严重,目前可知的全本剧目有近90种。在一些大腔戏艺人手中,还保存着各种脸谱本、锣鼓经、唱腔曲牌本等,这些都是大腔戏舞台艺术不可多得的资料,应抓紧抢救、挖掘和整理。”
北路戏也未摆脱濒危的命运,直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才获得新的生机。
“因历史原因,北路戏传统剧目相当丰富,是一笔重要的戏剧文化遗产,亟待整理。”叶明生从事北路戏研究30余载,回忆起田野调查的点点滴滴,感慨无限。
寿宁县北路戏剧团建团以来,除了1964年创演现代戏《张高谦》一举成名外,其改编移植演出的剧目甚多。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黎明前的搏斗》《一网打尽》《南海长城》《赤道战鼓》等一批兼具思想性和故事性的新编现代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濒危剧种剧目进行改编移植,既是一种文化态度,又是一大考验。唯由借此让传统剧目焕发新活力,才能让濒危剧种活下来。
- 东山:栽培“小戏骨” 嫁接“新枝丫”(2019-07-03 10:15:33)
- 龙海芗剧“百团汇演”,每周邀你看好戏(2019-05-27 09:48:10)
- 一台三位“阿搭嫂”,闽台戏曲巧尝新(2019-05-17 16:07:44)
- 泉州提线木偶戏《闹元宵》亮相央视元宵戏曲晚会(2019-02-20 15:37:04)
- 央视戏曲春晚初一首播 泉州分会场展示“戏窝子”魅力(2019-02-02 09:16:57)
- 闽西客家乡村戏曲市场:昔日繁华今何在?(2019-02-01 09:22:13)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