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到“最险”昌都支教,留下“不走的教师队伍”
张孙庚:援藏不易 今生不悔
张孙庚老师。
福州晚报记者 林雅 通讯员 岳明灿/文 记者 石美祥/摄
“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祝教师节快乐、工作顺利、扎西德勒!”9月10日,永泰县同安中学数学教师张孙庚收到一条来自3200公里之外西藏昌都的祝福短信。
54岁的张孙庚,三次奔赴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支教,留下“不走的教师队伍”。
缺氧不缺精神 未落下一堂课
西藏有句著名的谚语:“那曲最高,阿里最远,昌都最险。”
作为福建省第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一员,张孙庚2016年8月第一次进藏,去的就是“最险”昌都,到第三高级中学支教。
他曾看过一部纪录片,西藏孩子纯真的眼里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深深触动了他。他暗下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西藏支教”。
“去援藏前,我就做好了面对困难的准备。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还是身体的不适应。”张孙庚说。
在高原,由于缺氧和严寒,不时会碰上连续几天停电停水,要靠接水车供水。他要和队友一起去接水,然后抬上8楼。因缺氧,他们要在3楼和5楼各休息一次。
更严峻的考验,是高原反应。他到达的第一天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感觉跟喝醉酒似的整个人都是漂浮着。
头晕、胸闷、气喘、失眠……一般人两周左右就缓解了,他却整整持续了2个多月。后面两次援藏,同样也避免不了要花近1个月时间克服高原反应。但他从未为此请过一天假,从未落下一堂课。
“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他们这些援藏干部常挂在嘴边,自我打气、互相鼓劲的话。
三次进藏支教 留下“不走的教师队伍”
“一站上讲台,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什么高原反应、什么烦恼都抛到脑后。”张孙庚笑着说。
第一次援藏期满,张孙庚又参加了福州市对口援助西藏八宿县的医疗教育“组团式”援藏。2017年8月刚到家两周,他又坐上前往西藏的航班,这次对口支援学校为昌都八宿县中学,为期1年。
“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第二次援藏期满,告别时张孙庚这样说。
去年3月,他又毅然报名参加了为期18个月的“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再次回到八宿县中学,兑现自己的承诺。
支教期间,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他还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
当地学生基础薄弱,特别怕数学。为此,张孙庚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信心。以“合并同类项”为例,他通过“1元+2元=3元;1只牦牛+3只羊=?”等生活中的实例,来深入浅出地解读数学概念,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昌都第三高级中学边玛吉村同学,数学成绩获高一年级文科班第一名……”支教的日子里,张孙庚跟家人分享最多的是学生成绩进步的好消息。
张孙庚还与多名老师结对,做好传帮带,为当地留下“不走的教师队伍”。
“援藏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援藏不易,今生不悔。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去。”张孙庚说。
- 福州援藏工作队推进产业援藏 增强“造血”功能(2021-09-09 07:54:28)
- 八宿藏香猪产业基地进入标准化发展阶段(2021-08-19 07:55:06)
- 跨越山海,他们在福建“挺起”胸膛(2021-08-13 10:39:37)
- 福州援藏工作队打通消费援藏“最后一公里”(2021-06-26 11:38:03)
- 福建48名专业技术人才启程对口支援西藏(2021-03-17 08:21:55)
- 福建援藏干部黄新聪:雪域高原书写乡村振兴故事(2021-03-11 08:45:34)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