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为何平潭向海多姿多彩?

2021-07-30 10:23:42  来源:福建日报
  

为何平潭向海多姿多彩?

坛南湾 福建日报通讯员 念望舒 林映树 摄

  距今1亿多年前,古太平洋向西侧的大陆俯冲。地壳运动,海底抬升,滚烫的岩浆或侵入地底,或喷出地表,形成大面积的花岗岩和喷出岩,沉积岩经海蚀、风蚀,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岛屿。

  “波涛浩渺中,岛屿生顷刻。”东南海域,一个极为关键的位置,广袤的东海环绕着,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犹如珠生于海,串珠成链,主岛若麒麟腾飞,欲越海峡。

  一座美丽的岛屿向海而生。这里是平潭。

  126个岛屿、702个岩礁,“千礁百岛”孕育了壮观的海蚀地貌、细腻的金色沙滩,赢得“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的美称。

  生活在东南沿海一带的百越族群,或许有一部分从平潭出发,在6000多年前,横渡海峡,抵达台湾,甚至向更广阔的南太平洋扩散,形成了南岛语族。

  尘封多年的遗迹揭开了历史面纱。在平潭,考古学家们相继挖掘出壳丘头、东花丘、榕山、龟山等遗址,发现史前文化向岛屿扩散的迹象和趋势。

  打制石器、磨光石斧、石骨镞……距今6500年至5500年的壳丘头遗址,是福建沿海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正处于南岛语族离开大陆向海洋迁徙的历史时期。

  令人惊喜却也意料之中的是,平潭、台湾两座岛屿在文化遗址上有着共同的风格,台湾称为大坌坑文化,平潭称为壳丘头文化。

  毗邻海岛的黄金水道迎来送往,见证着一艘又一艘海船从平潭出发,驶向台湾、东北亚、东南亚、印度、非洲、欧洲、美洲。这里是“海上丝路”的“起锚地”,牛山灯塔是“海上丝路”的“守护神”,台湾是平潭“海上丝路”的“中转站”。

  海的儿女,自古勇敢。凭借“以海为田、以舟为车”的海洋民族生活方式,驶向深蓝,向海致远。

  “钟门三镇,街衢初成。”平潭有史记载的船渡可追溯至唐朝。一些地势平缓的澳口便是运输马匹出入、传送给养物品的要处,俗称码头。古称平潭钟门为“真海表名区也”。

  明成化以后,海禁松弛,平潭岛民陆续渡海潜回家园,恢复小规模的海上运输;清时,戚继光将军荡平倭寇,平潭海上运输空前发展。

  很快,靠着“一把榔头打天下”的冲劲和“一柄橹桨下大洋”的勇气,书写“岚商闯四海,勇为弄潮儿”的光辉岁月。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潭人凭借其丰富经验,迅速占领国内隧道工程市场,国内许多隧道由平潭人建设,成就了“隧道之乡”;发展海运更是当仁不让,从木帆船到钢质船,从经营沿海航线到港澳台、近洋和环球航线的发展历程,逐步走向世界航运行列,成就了“海运之乡”。

  大海还给予这座海岛无限的馈赠。有巨石孤立海中,如一座孤舟上两个张开的船帆,被称为“半洋石帆”;海流携带的泥沙等碎屑物质最终“尘埃落定”,成就金色沙滩;遍地可见的岩石成为当地建筑材料,建起鳞次栉比的石头厝;春夏之交,单细胞生物夜光藻和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海萤获得了大量增殖的机会,形成“蓝眼泪”奇观……

  沉睡的资源,等来了“千年一遇”的发展良机。从成立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到设立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再到吸引世界目光的国际旅游岛……平潭,这一座极致风景之岛得到特别的眷顾。

  平潭浪涌,蹈机握杼,大有可为。从我省第一座真正的跨海大桥,再到世界“超级工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让一座孤岛到连接内陆,进而四通八达;“海峡号”“丽娜轮”“台北快轮”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团圆梦,连接两岸,走向世界……

  “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带着期待、带着使命,这座麒麟宝岛坚定不移地以打造“一岛两窗三区”和建设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为目标,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扬帆前行。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一湾浅浅的海峡,见证着数千年历史,等待着再次的团圆。

  (记者 林霞 王凤山)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