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在罗源,聆听林可彝的故事

2021-06-27 10:30:55  来源:福建日报
  

  人物名片:林可彝,1893—1928年,中国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罗源革命史上,他有“三个第一”——第一个出国留学生、第一名共产党员、第一位革命烈士。

  莺飞草长的人间四月天,在罗源,我聆听了一位中国革命先驱的故事。

  徜徉在罗源县北门的林可彝故居,环顾宽敞气派的深宅大院,想象着当年这望族家庭的富足与热闹情景,那个在曲径回廊往来奔跑的天资聪颖的翩翩少年,以及后来那位胸怀救国救民大志、坚持真理的热血青年——

  信念坚定立大志

  林可彝出生在一个殷实的茶商之家,从小锦衣玉食,无忧无虑。但也目睹贫苦农民饱受欺凌的生活和地方官吏贪赃枉法之恶行,对此深恶痛绝。他于1913年考入福州法政学校,希望自己能学有所成,为民办事。获校长林长民等革命先辈的教导和指点,林可彝渐渐对民主革命有了认识,并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面对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袁世凯窃取政权、军阀连年混战、内乱外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他陷入深思,挥笔赋诗:“经学僵人神化前,聪明才智没深渊。庙堂从此无文字,祸水横流六百年。”激励自己为救国救民寻找新的出路。

  1916年,23岁的林可彝深感国家每况愈下,资产阶级革命救不了中国,他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东渡日本,寻求真理。他先后在早稻田和明治大学深造,获得法学士学位。留日期间,他如饥似渴地研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进步书刊,探索祖国振兴复强之道。

  在日本,他看到了明治维新后工农业的发达,其国力的迅速增强,遥想自己风雨飘摇的祖国,战乱不休、国无宁日,林可彝无比痛心,他努力学习,积极投身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扩张,逼迫北洋军阀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他身在日本,发表《日人捣乱东南亚和平论》等多篇檄文,严厉谴责日本侵华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并与留日学生一道,参加抗议活动,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大大鼓舞了林可彝的革命志向,激起他进一步追求救国真理的热情。

  柔情似水有大爱

  留日后第一次回乡探亲,林可彝以亲身所见所闻所悟,教育乡亲,强烈谴责封建剥削制度,劝告亲友不要靠剥削发财致富,要自食其力劳动发家;他反对蓄婢,并预言不久的将来国内必有一番改革,体现了一个革命理论家的远见卓识;他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乡亲同不合理社会作斗争;他积极支持创办新学,联合族内热心人士创办私立毓秀小学,竭力主张学校向穷孩子开门,免费招收贫寒子弟,培养新学人才,冲击封建教育制度,悉心为振兴中华培育下一代……

  留日回国后,林可彝在北京朝阳、平民、文化等5所大学任教,与谭平山等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启发青年学生革命自觉性。他在平民大学主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座,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先后在北京的《今日》《向导》《晨报》《自治周刊》《劳工日报》和上海的《东方杂志》《学林》等10多种报刊上发表《唯物论与唯物史观》《社会教育与政治运动》《政党与中国社会改革运动》《我们自治运动的目的》《国家社会主义与省自治》《俄国为什么改行新经济政策》等数十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诸方面的政论、时评文章。他向学生和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和歌颂十月革命。他说:“中国唯有实行社会主义,最好像俄国那样实行共产党专政。”指出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成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23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林可彝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留苏期间,他不仅苦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还深入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实地考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从苏联人民的革命胜利看到自己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留苏学习使林可彝对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以及革命胜利后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有了全面的认识,领悟了经济不发达国家完全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真理。

  1923年,经彭述之、罗亦农介绍,林可彝加入中国共产党。

  而后,因革命需要,李大钊抽调15名留苏学生回国,林可彝就是其中之一。回国后,他继续在北京5所大学任教,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工作,讲授《唯物论和唯物史观》,系统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知识。在文化大学举行纪念列宁逝世两周年大会上,他作了“列宁领导苏联人民革命斗争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各方面成就”的专题报告,提高人民大众对十月革命的认识,鼓舞斗志。

  第二次回乡探亲,林可彝的革命热情高涨——

  他深入到群众中去访贫问苦,满腔热情地分析国家的积弱不振、人民贫困的根源。他向亲友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宣传共产党主张,提出要砸烂封建枷锁,推翻军阀统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挽救危亡中的中国……

  坚强如钢不惧恶

  1926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勾结北洋军阀政府制造屠杀爱国学生的“三一八”惨案,林可彝组织学生召开控诉会,上街游行声讨反动派的滔天罪行。

  一天,林可彝在街头演讲结束回到家,两名小特务尾随,两把匕首插在桌上威胁道:“再讲就刺死你!”林可彝毫不畏惧,厉声训斥:“你们这些走狗,为虎作伥!”小特务不敢下手,只好夹着尾巴溜走了。

  1927年1月,林可彝奉调湖北武昌中山大学任教,在董必武领导下,他一边担任教授,讲授唯物史观等课程,一边坚持从事革命活动。当年5月,国民党师长夏斗寅叛变革命进攻武汉,林可彝投笔从戎,毅然参加了叶挺部队组织的武汉保卫战。在“西征凯还之日”,他给夫人郑翠瑛寄回一张身着戎装的照片,背面赋诗一首:“翠瑛怎样忆征夫,马革裹尸未裹吾。乍看戎衣应苦笑,书生风度有耶无?”7月,汪精卫对武汉地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林可彝组织发动中山大学学生反军阀屠杀武汉人民的斗争,营救被捕人员,支援工人斗争,以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武汉大地,与反动派周旋。为营救被捕学生和震寰纱厂的23名工人,面对反动派的血腥镇压,林可彝坚定不移,领导学生进行斗争,还发动群众示威游行,掀起反对军阀屠杀武汉人民的斗争高潮。

  1927年11月的一天,反动军警包围武昌中山大学。林可彝临危不惧,像往常一样照样夹着皮包走进学校,当他走到校门口时,遭到军警拦阻盘问。

  “你名叫什么?”他镇定回答:“林可彝!”

  “就是他!”林可彝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强不屈,敌人用尽各种手段,他大义凛然,严词斥责,敌人毫无所获,最终以“共产危险分子蛊惑青年学生”等莫须有的罪名判其死刑。

  1928年1月4日,林可彝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他毫无畏惧,高呼着“打倒反动军阀!打倒汉奸卖国贼!”英勇就义,时年35岁。

  (黄燕)

【责任编辑:林少斌】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