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市博探秘:《元佚名绢本婴戏图斗方》重现古代童趣

2021-05-22 13:21:18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管澍 陈暖
  

市博探秘:《元佚名绢本婴戏图斗方》重现古代童趣

《元佚名绢本婴戏图斗方》。

  福州晚报记者 管澍/文 陈暖/摄

  小龙船、打马图、闹竹竿、鹁鸽铃、风幡、绢孩儿、大扁鼓……你是不是很多都没有听过?这是中国古代儿童喜爱的玩具。在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儿童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靠着能工巧匠做出的手工玩具,也依然度过了多姿多彩的童年。从今天福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幅《元佚名绢本婴戏图斗方》里,可以一探中国古代儿童都拥有什么玩具。

  从“婴戏图”看古代儿童生活

  上方一棵古柏盘穿于太湖石之间,婴孩身形圆润,轻纱薄衣,手中执蓝色纨扇,伏于扁鼓上,仰首前望,神情陶醉,天真可爱,鼓柄随意叠置,身后有一四联的拨浪鼓。《元佚名绢本婴戏图斗方》在绢本上绘画,却设色艳丽,孩童活灵活现,画风与中国古代著名婴戏图代表画家苏汉臣的画作相似。据考证该画创作于宋末元初之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

  “婴戏图”是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表现童真。中国很早已有绘画婴孩的传统,从晋代开始,儿童就已被画家纳入绘画题材中,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已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大众欢迎的画类。

  宋人“尚真”,宋代的婴戏题材取材多样,侧重于日常生活的描绘,作品多体现一种平淡、祥和、亲切的感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盛行于宋代的婴戏图,我们可以从画师的笔下看到多姿多彩的古代儿童生活与各种各样的儿童玩具。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东京城里,常有“乐人动鼓乐于空闲,就坊巷引小儿、妇女观看,散糖果子之类,谓之‘把街’”。又有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博卖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铜铁器、衣箱、磁器之类”,叫卖的“动使”,就包括各种玩具在内。

  中国古代的玩具市场到公元十世纪时的宋朝真正形成,不仅生产和销售规模是空前的,而且出现了“玩具专卖店”“玩具一条街”,形成了一个繁荣的玩具商品市场,制售玩具已成宋朝手工艺人的谋生手段和发财之道。

  拿南宋最著名的婴戏图代表画师苏汉臣为例,他的《长春百子图》画面丰满,孩童们玩耍着各种游戏和玩具,如小陀螺、木马、拉板车、象棋……尽显儿童玩乐时的热闹气氛。

  曾有人仔细翻阅宋朝的《武林旧事》《梦粱录》《西湖繁胜录》,罗列出了一大堆玩具,如选官图、檐前乐、风幡、绢孩儿、符袋儿、弹弓、箭翎、鹁鸽铃、风筝、象棋、竹猫儿……近百种玩具名目不仅构成了婴戏图中孩童玩耍的画面,更可以从这些品类齐全的玩具中窥出一部厚厚的“古代儿童生活史”。

  世界各大博物馆热衷于收藏“婴戏图”

  人见人爱的“婴戏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为中国儿童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因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和“百子千孙、子孙和合”的寓意,也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馆里,“婴戏图”都是收藏的“宠儿”。

  在美国大都会美术馆里,收藏着唐代周昉绘画的《戏婴图》和元佚名《婴戏图》,唐《戏婴图》图中画了5个女子与7个幼孩嬉戏、为幼孩洗浴、穿衣的生活场景。元《婴戏图》则描绘着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的画面,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骑竹马,有的凑在一起讲故事,有的在敲小鼓……气氛欢乐融洽,仿佛今天的幼儿园场景。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幅苏汉臣的代表画作《侲童傀儡图》。宋朝社会流行木偶戏,宋人称之为“傀儡戏”。本来用于表演的傀儡,被制成了供儿童玩耍的玩具。宋代孩童多模仿皮影戏或傀儡戏,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儿童喜好模仿的特性,做此类绘画也有驱鬼辟邪的意义。

  同样题材的画作,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和南宋刘松年《傀儡婴戏图》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分别收藏。

  除此之外,在古代,人们的休闲活动常常与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紧密相关,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清佚名《婴戏图册之斗草图》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苏汉臣《长春百子图》《端阳戏婴图》、宋佚名《冬日婴戏图》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绢本画看福州宋元丝绸制造高峰

  绢本绘画是指将字画绘制在绢、绫或者其他丝织物上的绘画,唐代以前的作画多用绢本,甚至连壁画也常以绢地。绢属于丝绸纺织品的一种,因其质地轻薄,坚韧挺括、平整的特点,故而常被用于古代抄写诗赋、绘画、记载文献、书写经文等。

  说到福州市博物馆珍藏的这幅《元佚名绢本婴戏图斗方》,不管从画布使用的绢本还是孩童身上的轻纱薄衣,都不得不提到宋元时期福州丝织业的繁荣景象。

  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介绍,在福州过去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中,仅在南宋黄升墓、明代马森墓以及宋端平二年夫妻合葬墓等3座古墓,就出土了各种珍贵丝织品700多件,这在福建考古史上绝无仅有,在全国也较为少见。

  在南宋黄升墓中出土的重量仅16.7克的纱罗背心,和在宋端平二年夫妻合葬墓出土的纱罗对襟女上衣,都与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所说的福州宋代能生产出“举之若无,裁之为衣,真若烟雾”的丝织品记载相印证,这些衣物轻薄如蝉翼,可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蝉衣相媲美。

  唐宋时期,福建已经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桑蚕丝织业产地之一。宋室南渡后,皇族大量聚居福建,刺激了福州和泉州等地丝织业的发展。当时,福州等地已经拥有规模很大的丝绸纺织制作业,位于今福州安泰中心附近的织缎巷,是宋元直至明清时期著名的丝绸纺织绣制作坊区。这些制作精美的丝绸织品,除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外,另外一个行销途径,就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向世界各地。

  从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福州港都是福建最大的对外港口。明代成化年间,明朝政府将福建市舶司从泉州移至福州,使福州港成为明朝与海外诸国进行朝贡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之一。而其中,丝绸和陶瓷器、茶叶是福建海外贸易出口商品中最重要的大宗货物。宋元时期,福州已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丝绸的主要生产地之一,与蜀地、江浙同为全国丝绸纺织中心。

  “织缎巷”“锦巷”“横锦巷”“机房里”……如今,这些与纺织业相关的地名,仍保留在榕城大街小巷中,它们和珍藏在福州市博物馆里技艺精湛的绢本画、精美的丝织品一起,共同见证着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为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卓越贡献,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物证。

  专家品宝

  宋末元初婴戏图经典之作

  ■特邀专家:福建省画院原院长、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 郭东健

  婴戏绘画题材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此幅绢本作品虽然仅描绘了一个孩童嬉戏的场面,但画面弦外之音呼之欲出。

  画家着力于人物眼神和动态的精微刻画,让人产生许多画外联想;同时对孩童衣饰、玩具以及庭院配景等细节极尽精工细致之能事。作品技法娴熟,笔法灵动,设色明丽,气息典雅,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活力、欢快祥和的太平景象。不失为宋末元初婴戏图经典之作!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