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安置房项目开工

​ 位于鼓屏路西侧,计划2023年建成

2021-02-27 08:16:29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莫思予
  

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安置房项目开工

冶山观邸鸟瞰效果图。

  福州日报记者 莫思予 通讯员 彭辉

  26日上午,在鼓屏路西侧,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安置房“冶山观邸”项目开工,标志着冶山回迁工作进入实质性建设。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安置型商品房小区。

  进展:就近建设安置型商品房小区

  坐落于福州城市中轴线北端的冶山历史风貌区,是闽越文化重要发源地,见证了福州城2200多年的发展。

  “保护修复冶山历史风貌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鼓楼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涉迁群众的关心支持下,冶山历史风貌区及其安置地征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冶山历史风貌区献出了两份“新春大礼”。

  2月4日,冶山春秋园全面建成开放,重现冶山在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风貌,曲水流觞、欧冶亭等历史记载的景观在春节期间引来市民群众无数。

  2月26日,冶山观邸项目开工,就近建设安置型商品房小区,致力于为冶山历史风貌区涉迁群众营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考虑到涉迁群众居住习惯,在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下,我们就近安排了两个安置地块,今天动工的就是其中之一。”鼓楼区建设投资管理中心主任郑朝阳介绍,冶山观邸位于鼓屏路86号,原属中闻集团福州印务有限公司所有,用地面积16.94亩,征收拆除房屋1.27万平方米。中闻集团福州印务有限公司对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并在市政府的见证下签订了征收补偿协议。

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安置房项目开工

冶山观邸项目开工现场。张旭阳 摄

  诚意:安置房商品房同标准同要求

  “在微信群里看到安置房要开工的消息,我就来见证了。”昨日上午,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项目的涉迁户李权来到了现场,他的一些邻居也热烈讨论,详细了解项目情况。

  鼓屏路86号地块由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竞得,开发建设高品质安置型商品房。项目容积率2.4,规划建设3栋楼,建筑面积约2.5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24万平方米、商业0.2万平方米、配套0.08万平方米。住宅全部由鼓楼区政府回购,作为冶山就地征迁群众安置房对接使用。

  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房地产开发、建筑工程施工资质的综合性国有建设企业,将发挥企业优势,缩短建设周期,同时实现安置房、商品房同标准、同要求。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省二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展现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严把工程质量关、安全生产关、文明施工关,抓好施工组织调度。

  鼓楼区直各有关部门、街道也表示将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一线协调、一线推进,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感受到政府和开发商都拿出了满满诚意,希望楼房能切实做到布局合理、品质过硬。” 李权说。

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安置房项目开工

冶山观邸项目开工。张旭阳 摄

  期待: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宜居

  冶山观邸项目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为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涉迁群众带来新期待。据介绍,冶山观邸项目将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高品质安置型商品房小区,建设约300套房,包含45、60、75、90、105、120平方米等不同户型,建设工期两年半,计划于2023年建成。

  作为最接近冶山的安置地,冶山观邸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周边配套齐全。该项目距离钱塘小学、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中山小学等优质小学不到200米,距离屏东中学不到400米,街对面即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出门即环境优美的冶山公园,步行不到10分钟就抵达西湖公园。同时交通也十分便利,门口有公交车站,离地铁1号线屏山站不到200米。

  即使没有到开工现场,涉迁户林炎芳也密切关注着项目进展情况,“我们支持福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也期待冶山观邸项目能尽早建成,给我们带来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责任编辑:林少斌】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