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改”来获得感 赢得百姓赞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新福建的三明实践(中)

2020-12-21 08:55:00  来源:福建日报
  

“改”来获得感 赢得百姓赞

  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 姜克红 摄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从1996年到2002年先后11次深入三明调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其中“人民”二字讲得最多,分量最重。

  牢记殷殷嘱托,多年来,八闽儿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三明市聚焦“人民”二字,锐意创新,陆续推出林业、金融、医疗等多项改革举措,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林改持续深化,青山变金山

  沙县夏茂镇梨树村桥仔坑山场的643亩林地,被“林票制”激活了。

  这片林地曾经遍植马尾松,但因沙县人外出营生,大片林地常年失管,经营效益差。2014年主伐后,村里仅获得160多万元的木材收入。扣除成本,2300多户村民每户只分到200多元。2015年,重新种上杉木,但依然摆脱不了粗放经营模式。“头三年,一年两次雇人上山劈草,后面就任其自生自灭了。”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曹声链说。

  “林票制”改革,带来了改变。

  “去年,我们以桥仔坑的643亩杉木幼林入股,与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进行合作经营,双方分别占股85%和15%。”曹声链介绍,村集体将其中70%的股权量化给全体村民,共发行林票130万元,村民每人可分到400元林票。

  由此,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林农变股东。

  “林票是村民占有合作林权股份、参与管理决策、参加收益分配、享受股份分红的凭证。”负责“林票制”改革工作的夏茂镇党委统战委员周永强说,借助国有林场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成为可能。

  根据协议,这片杉木日后采伐结束时,若每亩出材量少于13立方米,官庄国有林场将按每亩13立方米出材量测算利润,并按股份分红;若超过13立方米,则按实际出材量计算利润。如果林农中途退出合作经营,林场将按照3%的年利率,对林票兜底收储。此外,林票具有流转变现、凭票贷款融资等功能。县农商银行专门推出“金林贷”,对梨树村整村授信5000万元。

  “碎片化”林权难流转、森林资源难变现、集体林质量难提高等系列问题,因“林票制”改革而破解。目前,三明全市已有117个建制村开展“林票制”改革试点,覆盖林地面积7万多亩,制发林票总额7529万元,惠及村民13606户,人均获得现值527元的林票,试点村每年村集体收入可增收5万元以上。

  “林票制”改革,是三明深化林改的最新力作。三明是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上世纪80年代,三明推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2002年,三明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针对林改分山到户后出现的林权结构小型化、林地资源分散化、林业管理复杂化等新情况新问题,三明聚焦机制创新,持续深化林改。“紧紧围绕林权来作文章,不断探索林权价值实现机制,绿水青山定能变成金山银山。”三明市林业局副局长陈美高说。

  不砍树能不能致富?三明创新林权按揭贷款,建立以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等“五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创新,在全国首推“林权按揭贷”“林权支贷宝”“福林贷”“益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林业信贷140.7亿元。还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改革,探索“森林生态产业化”的惠民之路,化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

  2018年开始,三明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并实现开篇破题。今年1至10月,全市森林康养产业实现营业额1.12亿元。依托生态资源,三明支持林农兴办森林人家和农家乐、林家乐等,使森林生态旅游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2019年,全市生态旅游实现总收入750亿元。

  金融活水注入,农民当“老板”

  “以前想投资创业,要贷款太难。”45岁的张万炎是三明市沙县高桥镇官庄村村民,早年光靠种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时,曾想入股朋友的小吃店,可苦于没有可抵押的财产、没有担保人而贷不到款,只能放弃。

  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对农民而言,金融曾经很遥远。

  2011年12月,沙县成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沙县在全国首创“社区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符合条件的农户每户按1万或2万元入股,银行按其入股金额的2至5倍给予授信。

  2012年5月,三明第一个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在高桥镇官庄村设立。张万炎是首批“吃螃蟹”的100多户村民之一。通过银行的信用评定后,他出资2万元入股担保基金,并和加入基金的其他两位村民互相担保。利用该基金,他获得贷款10万元种起苗木,随后连年贷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

  “贷款方便,放款快,贷款利率低,别人贷款要一分多利息,从这里贷款不到六厘五。”官庄村村民徐邦钦利用该基金贷款,在2014年春节后提前实现了“当沙县小吃老板”的梦想,后来又贷款做装修工程,经济收入提高了很多。

  “现在我们村有300多户村民在县城买房,约为2012年的10倍;买车的人也很多,村里的车位都不够用了。”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徐道杰笑道。

  三明市金融监管局局长刘远隆说,通过创新推出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福”系列信贷产品和纯信用金融产品“振兴贷”等举措,三明一步步破解“三农”领域的融资难题。目前,三明共设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1517个,累计为农户发放贷款23.79亿元。

  2017年,三明在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基础上,将金融改革更推进了一步——首创林权按揭贷款、“福林贷”等金融产品。林农把自己的林权反担保到合作社就能贷款,且可以通过手机APP随借随还,每年还可以享受3%的贴息,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如今,以“福林贷”为代表的“福”系列信贷产品已惠及三明全市1421个村,并在全省推广。

  2019年,三明继续创新——对需要贷款的村民建档立卡,提供纯信用金融产品“振兴贷”。

  “以十万元的贷款为例,过去,我在银行贷款,一年的利息要八九千元,而‘振兴贷’的利率几乎打了五折,每年可省下4000元的利率支出,产品利率低、审批快,很适合像我这样资金需求量不大,但是急需资金的农户。”去年7月,“振兴贷”产品刚推出,三明市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种植户张智明就成功申请贷款,用于扩大生产、新增设施。

  在不断为“三农”注入金融活水的同时,三明还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首创园区企业资产按揭贷款,已先后帮100多家企业贷款26.28亿元,此举成为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建立融资担保、涉案企业两个“白名单”制度,已发布3批次271家融资担保“白名单”企业,对接融资金额30.25亿元,4次发布涉案企业“白名单”,先后帮10家(次)企业临时启封、转贷续贷8.6亿元。

【责任编辑:伊宁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