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协作的“福定故事”
周跃龙和妻子就职于同一家企业。记者 林晗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林晗
29岁的周跃龙,2年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出甘肃定西市通渭县,来到福清一家企业打工赚钱,家庭迅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8岁的魏双宝,从定西陇西来到晋安宦溪镇,成为该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一名机关干部,捧上了稳定的“饭碗”。
19岁的赵霞霞,从定西岷县来到福州接受了3年技工教育后,发誓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带去更好的生活。
2017年初,福州、定西两地政府签订《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将劳务协作和转移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决定共同实施劳务输转技能培训暨大中专学生就业的“十百千万”计划。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福州定西签订的‘十百千万’计划已全面如期完成。”市人社局局长王命瑞表示,3年来,通过劳务协作,定西1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福州的企业事业单位打工、就职,实现了快速脱贫、稳定脱贫。福定扶贫劳务协作模式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以及中央组织部编写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丛书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材用书。
从建筑工到班组长
每逢周末,周跃龙就会开着新买的小汽车,载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到福清城区转转,看场电影,吃顿美餐。
周跃龙是福建经纬新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物流部叉车组长。妻子韩成萍则是该企业的仓管员。
他们的老家,通渭县第三铺乡姚岔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农民广种薄收,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周跃龙和很多同龄人一样,靠种地养家。但80多岁的奶奶需要照顾,年近6旬的父母体弱多病,弟弟上大学需要学费和生活费,两个年幼的儿子上学需要学费,这一切,都要周跃龙和妻子来承担,他们成为贫困村里最穷的人家。
穷则思变。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周跃龙和很多老乡一样,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2000公里外的新疆打工。在建筑工地上,他重活累活抢着干,30多米长的水管独自扛起,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作都不长久。
2018年,福州企业提供岗位,定西组织务工人员,两地牵手,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刚好在家照顾患病父亲的周跃龙心动了,和妻子商量后,在政府的组织下,周跃龙怀揣着400元来到福州。“干一个月试试,不行就回去。”周跃龙当时心里想。
这是改变命运的一个决定。在福建经纬新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他很快学会了叉车技术,不仅在公司的技能大赛中拔得头筹,还很快升职为叉车组组长,成为公司物流部基层管理人员,没多久就把家里的欠债还上了。一年后,妻子韩成萍也来到福清工作。如今,夫妻两人合计月收入上万元,年底还有存款。
去年,夫妻俩出资在家里开办了养鸡场,由父亲打理,家庭条件大为改观,盖起了两层小洋楼。
走出大山,让周跃龙和妻子真正认识到读书有多重要。去年,夫妻俩把两个孩子也接到了福清,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大儿子就读于福清市城头镇中心小学,小儿子在工厂附近的幼儿园上学。
“如果早几年出来就好了。”看着生活蒸蒸日上,周跃龙和妻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他们计划在福清买房,把父母也接过来。
通过福定劳动力输转,如今,在福州的很多企业中,都有像周跃龙夫妻这样的幸福生活在“发芽”。2017年至今,福州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共累计组织输转定西贫困劳动力来榕就业13972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306人,直接带动3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今年春节过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福州在全国率先开通扶贫返岗免费定制高铁专列,接送对口帮扶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4410名务工人员。
- 全方位帮扶!晋渭扶贫协作结硕果(2020-10-20 09:58:45)
- 福州定西签署粮食产销合作协议 年购销量力争达10万吨(2020-10-19 13:45:34)
- 鼓楼:扶贫路上 用心为“岷”(2020-10-19 09:02:24)
- 万亩“福州林”,打造陇中“生态扶贫样本”(2020-10-18 10:18:14)
- 扶贫日一线见闻:脱贫路上,每一步都向着幸福(2020-10-18 07:46:45)
- 跨越山海 送岗送业送希望——福州定西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综述(2020-10-17 14:41:06)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