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让“耳聋伯”百年“不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福州日报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 林言枝
“老板,来碗元宵。”昨日,恰逢周末,家住马尾区的林女士特地来到位于台江区南园路的耳聋伯元宵店品尝美食。记者看到,虽店面不大,但是顾客却络绎不绝。
食客到耳聋伯元宵店品尝美食。 本报记者 颜澜萍摄
据悉,耳聋伯元宵始创于1903年,至今有百余年的历史,从创始人林炳祥一开始的沿街挑担售卖,到如今开分店设工厂,已历经四代的传承,是福州老百姓公认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小小一颗元宵丸,为何能够传承百年,并吸引如此多的食客慕名而来?
记者在耳聋伯元宵店门口的电子显示屏上找到答案,上面滚动播放着“公司宗旨:诚信经营,质量第一”。
“我一直记着,父亲临终前交代我必须诚信经营,做元宵一定要用最好的食材。我也是这么告诉我儿子的。”耳聋伯元宵第三代非遗技艺传承人林英德介绍,要确保产品的新鲜及口感,耳聋伯元宵的制作不仅要求有精湛的技艺,选材配料方面也容不得一丝含糊。元宵以肉为馅,必须采购当天现杀的猪后腿肉,肥瘦各半,剔除筋后手工剁肉,经调配后制成咸式肉馅,同时选用上等的糯米磨成米浆制作外皮。
记者看到,耳聋伯元宵外观形似小木鱼,配料讲究,皮薄馅多,饱含油汁,味极鲜美。林英德介绍,耳聋伯元宵最大的特点是皮与馅永远不粘在一起,可以分开吃。皮很有弹性,肉馅紧实,汤汁晶莹剔透,口感清香,具有酱香味道,能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百吃不厌、香而不腻的感觉。
“诚实守信不仅是我们百年老店生产发展的基石,也是做人的根本之道。”林英德回忆道,有一次一对从福清来的情侣在店里用完餐后,把一个手提包落在桌子上,里面装有手机和银行卡等贵重物品。店铺员工收拾餐具时发现后,一直帮失主保管,直到其回来取。林英德说:“落下包的小伙子原本想给我们5000元现金表示感谢,被我婉拒了,事后他送来一面锦旗。”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坚守诚信的力量,让“老字号”薪火传承、百年常青。长期以来,耳聋伯元宵店都设在台江苍霞一带,通过口口相传,享有良好的口碑。特别是春节、元宵节,排队购买元宵的食客常排到街对面。除了本地食客,不少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的侨胞回乡探亲时,也会专门到店里品尝家乡美食。“光在这吃还不够,有人还要成箱打包带走。”林英德说。
去年,元宵丸制作技艺(耳聋伯)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林英德说,耳聋伯元宵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均有严格的要求,这是几代人共同坚持、长期付出的智慧结晶,而且难以现代工艺代替,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65岁的林英德已经把“接力棒”交到儿子手上。“作为非遗传承人,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年轻一代了解我们的非遗技艺。”林英德表示。
- 闽侯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启动 营造旅游新风尚(2020-07-31 11:30:21)
- 市财政票据中心:学道德模范事迹 树文明向善形象(2020-07-31 11:20:53)
- 福州:青少年探寻非遗之美(2020-07-31 07:56:54)
- 福州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部署会(2020-07-31 07:15:51)
- 文明礼仪丨永泰:倡导“公勺公筷” 守护舌尖上的“筷”乐(2020-07-30 20:37:29)
- @闽侯人,注意啦!闽侯将严查这些交通违法行为(2020-07-30 15:24:44)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