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乡村振兴背景下 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2020-04-07 10:56:16  来源:福州新闻网
  

  市文化和旅游局课题组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产业兴旺必须要找准农村的资源优势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业态。乡村旅游作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有效载体,与乡村振兴、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战略要求高度契合,符合新时代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向。

乡村振兴背景下  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游客在罗源乡村品尝畲家乌米饭(资料图片)。通讯员 刘其燚 摄

  近年来,福州市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紧抓国民消费升级机遇,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乡村旅游游客接待规模持续扩大,增速连续3年超过20%;旅游收入稳步增长,增速逐年提升。

  福州市乡村旅游

  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9年福州市乡村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累计接待乡村游游客1893.92万人次,同比增长15.1%;累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14.29亿元,增长20.6%;游客人均花费603元,增长4.8%。全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吸纳直接就业人数2.8万人,拉动间接就业人数37.15万人,带动农民增收15.61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拉动消费,带动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新引擎。

  (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助推县域全域旅游发展。结合全省“百镇千村”品牌创建工作,福州市推动形成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91个,其中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3个、星级旅游村4个,市级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11个,闽台乡村旅游实验基地5个。一批乡村旅游品牌的打造,也有力推动了县域的全域旅游发展。如,永泰县通过打造嵩口休闲旅游集镇,带动了周边梧桐镇、月洲村、白杜村、大喜村、春光村的旅游发展。随着游客量的增多,以嵩口为中心的全域旅游集镇逐渐成熟,并助推永泰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举办乡村特色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旅游业态。结合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持续开展“月月有活动·一年都精彩”乐游福州主题节庆活动,做活乡村旅游文化,做好乡村味道,丰富乡村旅游业态。2019年举办“‘乡’约福州,一起‘村’游”活动,推出十条乡村游线路、十大乡村旅游点、十大人气民宿、福州最美婚纱拍摄乡村,吸引游客100多万人次。永泰“李梅节”、连江“赶海节”、罗源“稻鱼·畲风节”、福清“枇杷文化季”、长乐“青山贡果文化节”、闽侯“稻草人乡村节”、闽清“开茶节”等已成为游客喜闻乐见的乡村旅游节庆品牌。

  (三)开展旅游扶贫,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福州市坚持走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村发展的道路,2017年以来共投入省市资金776.48万元扶助连江县梅洋村、闽清县翁山头村、永泰县漈尾村等32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积极指导、资金扶持相关县(市)区开展旅游规划、游客中心和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工作,有效带动一批乡村脱贫致富。如曾经的贫困村——连江县梅洋村,3年来共扶持450万元,用于该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帮扶贫困户生产蜂蜜、青红酒等多种特色农副产品,推动梅洋村顺利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实现村年人均收入16000元。

  福州市乡村旅游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赚钱效益不足、过夜游客不多、乡村旅游同质化等问题。福州市乡村旅游总体呈现“低小散”的特点,部分乡村旅游点通过一年一个花季来创收,特色不足,乡村民宿、购物、体验等多元消费格局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同时,旅游淡旺季分化明显,多为“周末经济”“假日经济”。乡村旅游以观光产品为主,“旅游+”产业链的打造能力不强。

  全域旅游思维下

  创新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打造乡村旅游“高级版”,重点要把乡村治理与乡村文化、风貌的挖掘结合起来,实现乡村旅游“一村一品一特色”。

  以景区为依托,创新“景区+乡村”的乡村游模式。以大景区带动村庄发展,利用村庄资源,打造高品质配套度假设施和深层次旅游度假产品,实现景区的边界扩展和品质升级。可利用乡村闲置农田、宅基地、集体建设性用地资源等,导入民俗文化,丰富景区产品业态。同时,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互为产品、互为配套。如,永泰云顶景区可探索与相邻的岭路乡开发乡村民宿等产品;永泰的百漈沟景区,与嵩口古镇、白杜村、月洲村等互为产品,可打造二日游线路;闽清的白岩山与山溪乡互为依托,可融合打造休闲旅游集镇。同时,可在沿海乡村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渔文化资源,围绕“景区+渔村”,全方位展示“渔文化民俗游”主题和“海滨海洋游”休闲度假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休闲集镇。

  以文化为依托,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开发融合多元文化的创新产品。创新跨行政村发展的模式,整合邻近乡村的优美生态、民俗文化打造跨区联动的乡村民宿产品、健康有机农礼产品、农业种植农耕体验、农村家禽家畜互动亲子农场等特色产品。将传统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结合,开发文创农产品、文创农业工艺品、文创农业装饰品、农业的科普研学活动等。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村庄的各自特色,因村施策,按照“一家一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和“一县一产业”分类打造。如,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有丰富的科举文化、妈祖文化,以及登文道、马山古炮台遗址、国家湿地公园、旧船坞等特色人文景观资源,可整合打造并导入亲海拾贝体验活动、民俗活动等,力争打造成高品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考虑到文石村面积小、辐射带动与接待能力有限,可与邻近的福星村互为资源,导入福星村的打鱼结网体验和渔家乐、民宿等产品,形成潭头镇的特色渔村旅游品牌。

  以节庆活动为依托,挖掘乡村民俗活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提升乡村文化节庆和文化娱乐活动等“软件”,烘托乡村氛围。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加入创新元素,引导游客体验消费,把打糍粑、耕种采摘、烹调本地农家特色菜、捕鱼抓虾、夜间乡土文化表演、夜间观光等打造成互动特色节目,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过夜率。如,2019年马尾举办琅岐红蟳旅游节,吸引了5万多名游客,成为丰收节庆的重要品牌。丰收节期间,闽清的“游田了”省级非遗民俗活动、永泰的“耕读传家,自然永泰”主题活动也备受游客喜爱。

  以产业为依托,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布局新业态。推动康养旅居、职工疗休养、研学旅游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发展,既能更好满足中心城市的刚需,又可助推乡村振兴。中心城市与乡村共同培育这些旅游新业态,形成城乡共享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双赢的举措。对于久居城市的居民来说,老年人想要更好地进行养生养老、在校生要进行研学旅游、上班族的职工疗休养,这些都可在我市周边的农村找到“落脚”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将有效转移和缓解城市人民的生活和生存压力。而相对于城市的繁荣发展,一些乡村呈现“空心化”,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绿水青山”缺乏旅游业态的植入,没有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撑,也就难以转化成“金山银山”。因此乡村振兴应根据产业导向、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围绕城市大量的康养、研学、休闲的需求,精准对接布局相关业态,以大力推动乡村发展。

  以人才为依托,通过人才振兴,参与乡村旅游创建。农民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农民是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最佳主力,应充分发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引导他们为建设自己美丽家园而努力奋斗,引导树立热情对客的服务理念和掌握正确的服务和交流方式方法,让游客在享受到山村风光和宜人气候的同时,还能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吸引更多的回头客。继续开展全市乡村旅游管理人才培训,同时,鼓励各乡镇引进高校智库和人才,深挖乡村文化精髓,创新乡村文化。积极吸引乡旅企业、非遗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独立设计师等进入乡村,为乡村发展出谋献策;引导乡村与旅游院校合作,把旅游乡村建设与学生学习、实训基地的打造相结合,为我市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注入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徐匆】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