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疫情防控第一线 仓山这些人拥有比春光更温暖的力量

2020-02-29 17:00:40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作者:林志源
  

  福州新闻网2月29日讯(记者 林志源 通讯员 仓萱 文/图)从来没有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在疫情面前,仓山区有这么一群人从未停止战斗,迎着疫情逆行。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林建政:带领团队的“主心骨”

疫情防控第一线  仓山这些人拥有比春光更温暖的力量

  林建政同志(中)与同事商讨工作。

  城门镇卫生院院长助理、预防保健科科长林建政带领成员克服困难,每天穿戴密闭的隔离防护服,走村入户为追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监测体温,并宣传防控知识,安抚他们的情绪。为完成每天的流调任务,他常常加班到晚上,还要赶制次日需上报的疫情统计表。为给同事们减轻工作负担,林建政自告奋勇一人承担疫情上报任务,他还总是抢着去找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工作。

  每次提及家人,林建政总是心有愧疚,作为男人,作为儿子、父亲、丈夫,他觉得对家人有太多亏欠。1月26日还在流调现场工作的林建政获悉其父出现咯血重症,由于工作无法脱身,他忍住悲伤,坚持完成工作任务后才匆忙赶回去。

  石昌福:冲锋在前,坚守“留观点”

疫情防控第一线  仓山这些人拥有比春光更温暖的力量

  石昌福同志在集中医学留观点驻扎。

  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区防控指挥部成立了全区集中医学留观点,对确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留观点的工作对全区疫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昌福同志接到任务后,二话没说,勇敢地挑起重担,上午接到通知,下午立马投入工作。

  在留观点工作期间,经常有密接人员半夜入住,有一天晚上留观点接收了50多名密切接触人员。他与医务员工彻夜加班处置,连续30几个小时没有休息。石昌福从2月12日起连续16天日夜驻扎在留观点,做好一批又一批密接者的管理与服务,及时发现了疑似病例,为全区的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何悦帆:召即来、来能战

疫情防控第一线  仓山这些人拥有比春光更温暖的力量

  何悦帆同志在密切接触者家中开展医学观察工作。

  为全力做好抗击疫情工作,从1月21日起城门镇卫生院按照区镇两级部署,迅速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应急预案,同时成立疾病预防与控制调查小组。疫情就是责任,何悦帆所在的流调小组即赴辖区各村开始寻找追访人员,实施面对面监测体温。

  2月18日起,根据院内工作调整部署,何悦帆又跟随采样团队连续多日放弃午休时间,奔波在辖区内各采样点,助力辖区企业做好疫情排查工作。

  江智亮:冲锋在前,做好采样检测工作

疫情防控第一线  仓山这些人拥有比春光更温暖的力量

  江智亮跟随采样团队对外来复工人员做咽拭子采样。

  为做好外省来榕复工人员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按照区镇防控指挥部工作方案,2月18日开始江智亮跟随采样团队连续多日放弃午休时间,奔波在辖区各采样点,助力辖区企业做好疫情排查工作。

  江智亮对工作毫无怨言,积极做好外省来榕复工信息登记、心理疏导以及采样等工作。他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完成每一份样本的采集。采样工作过程看似简单容易,谁都能操作,实际上却非常危险。但是他没有退缩、不惧危险认真负责开展此项工作。

  杨家辉:一线医务人员的“领路人”

疫情防控第一线  仓山这些人拥有比春光更温暖的力量

  杨家辉院长(左)带领全院医务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城门镇卫生院院长杨家辉以身作则,带领全院医务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

  作为区留观点城门片区负责人,杨家辉积极与兄弟单位沟通,果断而迅速作出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措施,确保区格致留观点的医疗应急保障工作顺利进行。为落实党和政府“两手抓、两手硬”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杨家辉冲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一边与镇防控指挥部保持24小时无间断联络工作,一边组织带领医务人员奔赴一线采样点,并在现场指导医务人员穿戴防护服,做好防护措施。期间他连续辗转辖区多个采样点,完成区镇下达的来榕复工从业人员的咽拭子采样工作。在前期防控物质紧缺的情况下,他又寻求各种办法,为医务人员配备防护口罩、采购消毒用品,千方百计做好防护工作。

【责任编辑:钟培培】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