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长源纺织的“数字蝶变”

2019-12-23 23:09:54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杨莹 林瑞琪
  

长源纺织的“数字蝶变”

  福州日报记者 杨莹 林瑞琪

  “千人纱、万人布”,是人们对传统纺织业的老印象。但在长乐,借助数字经济赋能先进制造业的东风,纺织这个昔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长乐的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探寻全国第一批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贯标试点企业的“数字蝶变”历程。

  变制造为“智造”

  万锭用工数由200人降至25人

  走进长源纺织的绿色示范车间,只见上万平方米的厂房干净整洁,数十排机器正在高速运转,但只有几位工人在来回巡视。这头,粗纱产品刚刚下线,就排队“搭乘”空中的自动化轨道,前往另一头的细纱设备,进入下一道工序;络筒过程中机械手将两端线头握在“掌中”轻轻一捻,眨眼间就轻松完成了纱线的接头工作,无接头化率达100%……

  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兆生从事纺织业已经30多年,看着眼前的智能设备,回顾过去老企业的生产情景,他感慨万千。“以前纺织车间人头攒动,一台机器要搭配多名劳动力,车间里噪音大、棉絮纷飞;现在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环境明显改善,一个人就能照看多台机器。”王兆生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织产业万锭用工平均数约为200人,如今长源绿色示范车间的万锭用工数仅为25人。

  长源的制造变“智造”,源于2013年开始的两化融合。现在的长源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线,还在信息集成处理运用上有所突破。

  走进长源的“数据中枢”——生产过程信息集成及处理系统控制室,几台电脑屏幕上正在滚动更新产品数据及车间设备、生产环境实况。每台设备当天消耗了多少电能、“经手”生产了多少产品,现在是哪个班组当值,工人到岗情况如何……登录系统一看便知。

  “系统通过500多幅画面集中监控,实时显示全部工序及设备的生产与运行信息;40000多点数据实时集成、分析与处理,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和数据化,可实时控制、调整,掌控厂内各车间、生产线的动态并实现生产过程故障诊断、报警,以及质量监控与分析。”生产厂长、工程师潘六一介绍。

  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为长源赢得了更低的用工成本与生产耗能。与改造前比,现在生产一吨纱一年还能减少10千瓦时~20千瓦时用电,对于年产能超10万吨的长源而言,一年最少能省下60万元的电费。

长源纺织的“数字蝶变”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郑倩】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